日南天尽粤王台,犹得飞书远寄来。
何事关山八千里,暮云春树思悠哉。
日南天尽粤王台,犹得飞书远寄来。
何事关山八千里,暮云春树思悠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英所作的《答黄悦可见寄》。诗中描绘了对远方友人黄悦可见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句“日南天尽粤王台”,以“日南”点出时间与方位,暗示着诗人在南方的某个地方,遥望北方的粤王台,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粤王台,可能是指岭南地区的一个名胜古迹,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
次句“犹得飞书远寄来”,转而写到诗人收到了黄悦可见的书信,尽管相隔千里,但书信的到来让诗人感到温暖和慰藉。这里使用“飞书”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书信如同飞翔的鸟儿,跨越千山万水,最终抵达诗人手中的情景。
第三句“何事关山八千里”,诗人提出疑问,为何会有如此遥远的距离将他们分隔?“关山”二字,既指实际的地理障碍,也暗喻着心灵上的阻隔。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距离的感慨,以及对相聚的渴望。
最后一句“暮云春树思悠哉”,诗人通过描写傍晚时分的云彩和春天的树木,营造了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黄悦可见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悠哉”不仅表达了思念的绵长,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距离面前的无奈与渴望。
作书无难易,要自习之久。
苟怀世人誉,俗笔终在手。
古今祇此字,点画别谁某。
必随人作计,毋怪落渠后。
但当一扫尽,逸兴寄指肘。
行閒驰真气,莫复抟土偶。
时贤争南北,扰扰吾无取。
狂奴薄有态,或者进猿叟。
达哉临川言,妄凿妍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