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人间名利缰,湖山深处事韬藏。
要知晦里真消息,养取灵台一点光。
摆脱人间名利缰,湖山深处事韬藏。
要知晦里真消息,养取灵台一点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淳所作,题为《游雷峰塔处晦上人求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摆脱人间名利缰"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看淡,他想要挣脱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湖山深处事韬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生活,选择在湖光山色中韬光养晦,不问世事。
"要知晦里真消息"暗示了诗人寻求的是超越表面的真理,即在深沉与静谧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养取灵台一点光"则比喻保持内心的一份清明和智慧,如同点亮心灵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四海珠盘走。羡英游、才名意气,乔松同寿。
曾过青溪金粉地,香重一围罗袖。
花雾下、横参转斗。
燕子红笺谁谱曲,与诸君、抚掌兼挥肘。
钩党梦,醒何有。攀条休怅桓公柳。
未消磨、千林酒月,百年文烟。
丝绣平原宾客到,绿水朱栏依旧。
旷达士、天难衰朽。
况对齐眉鸾凤侣,指佳儿、肯锁春樽口。
乘驷马、坐相守。
相思明月社,推桃燕、一代水边楼。
忆黛比岫遥,花和人瘦,玉围屈戍,珠写箜篌。
销魂别泪如巫峡雨,心逐广陵舟。
乳燕幕开,锦笺难托,蜜蜂房闭,香粉都收。
红窗携纤手,双双把鸳盟,订在新秋。
只道云时金屋,管甚闲愁。
怅霞生绮陌,谁家弄笛,露凉小苑。何处藏钩。
七夕看看过了,梦见还羞。
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
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
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
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
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争奈伊何影,好难描、空劳石黛三螺。
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
暗相怜,纤腰无力,又著蛮靴。
悲哉为情,风日高寒,忽已深秋。
见绕篱隙地,草生卷耳,近墙修竹,蔓引牵牛。
草木无知,诗篇有恨,半是凄凉半是愁。
谁慰我,有囊中蜀锦,匣里吴钩。豪时弦索歌喉。
听家乐、相期醉未休。
喜一天星斗,中元佳节,千林红紫,九日寻游。
荷盖犹擎,菊英方绽,身在林泉兴自幽。
徘徊处,称葛巾野服,不羡轻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