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许秋凋霜后林,蕊珠宫里正春深。
依然绿树难藏鸟,怪底黄花又散金。
插鬓定移妆罢镜,低枝应怯晓来砧。
谁知地上婆娑影,不并西垣一样沈。
未许秋凋霜后林,蕊珠宫里正春深。
依然绿树难藏鸟,怪底黄花又散金。
插鬓定移妆罢镜,低枝应怯晓来砧。
谁知地上婆娑影,不并西垣一样沈。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木犀花盛开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木犀花的独特魅力。
“未许秋凋霜后林”,开篇即点明了木犀花在秋天的特殊地位,它不随其他树木凋零,反而在霜后更加生机勃勃。“蕊珠宫里正春深”,将木犀花比作仙境中的花朵,暗示其高洁与美丽,即使在深秋,也如同春天般充满生机。“依然绿树难藏鸟,怪底黄花又散金”,通过对比绿树与黄花,强调了木犀花的醒目与独特,如同黄金般耀眼。“插鬓定移妆罢镜,低枝应怯晓来砧”,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木犀花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既可作为装饰,又可能受到清晨捣衣声的影响,展现出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谁知地上婆娑影,不并西垣一样沈”,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木犀花独特气质的赞美,它的影子在地上婆娑摇曳,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沉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木犀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在秋季的独特风采,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
人莫不饮食,所病知味少。
惟有江东老步兵,世味深知见几早。
菰嫩儿臂白,莼香钗股肥。
鲈鱼更堪脍,四腮天下稀。
人生贵适意,富贵将何为。
万钱下箸空暴殄,千钟食禄多忧疑。
当时岂真为口腹,直指秋风作题目。
敢言主簿死铜驼,华亭鹤唳伤都督。
步兵上天家法在,子子孙孙今几代。
侍郎夕食止卜匏,此云三味犹嫌汰。
见在生前酒一杯,何如身后名千载。
梁叟遁世士,偶然出中林。
暂作淮南客,长有沧洲心。
朝歌紫芝曲,夜弄瑶芳琴。
移石对丛桂,结庐寄幽寻。
振衣袭古香,倚杖息清阴。
春将麋鹿友,秋与猿猱吟。
真游悟至理,云卧散冲襟。
八公呼不起,王孙无归音。
皎皎空谷驹,缥缥丹穴禽。
题诗反招隐,怅望碧山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