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彼发此意,因此知彼声。
山川既闲远,天地亦清宁。
独抚曲空奏,相宣调易成。
何由俗子爱,宜是老夫惊。
以彼发此意,因此知彼声。
山川既闲远,天地亦清宁。
独抚曲空奏,相宣调易成。
何由俗子爱,宜是老夫惊。
这首诗《听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心灵共鸣的独特感悟。
首句“以彼发此意”,诗人以他人的琴声触发了自己的情感,暗示了音乐具有穿透心灵的力量。接着,“因此知彼声”则进一步说明,正是通过这琴声,诗人能够感知到演奏者的心境与情感。
“山川既闲远,天地亦清宁”两句,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心境融为一体,用“闲远”的山川和“清宁”的天地来比喻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也反映了音乐所营造的意境之美。
“独抚曲空奏,相宣调易成”描绘了演奏者独自弹奏的情景,以及音乐与内心情感的和谐统一,强调了音乐表达的纯粹性和内在性。
最后,“何由俗子爱,宜是老夫惊”表达了对音乐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音乐的魅力或许只有那些懂得欣赏、内心纯净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而对于世俗之人来说,这种艺术的美可能难以理解或感受。这里既有对音乐高雅品质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社会普遍审美趣味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听琴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与心灵、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音乐艺术价值的深入思考。
丽日宫莺娇弄舌。劝我声声归去切。
果然归去不如归,杨花乱滚江南雪。来时重九月。
还家已过清明节。最牵愁、短衣匹马,再与休文别。
西窗明烛何曾灭。剪韭春宵莲漏彻。
几回高咏复清歌,洞箫一曲声幽咽。马蹄明日发。
前期不用频频说。待秋风、重携银管,醉草黄金帖。
纵酒赊春,催花助月,金陵如此江山。
是处清游,南朝有客凭阑。
当时只恨重帘远,剩空帘、燕子飞还。
几追攀,过大长干,又小长干。
风流那更追王谢,便谪仙人在,孙楚楼寒。
一醉陶然,明朝且卧渔湾。
尊前起舞东风急,怕飞满、店春残。
雨潺湲,猿鹤山林,诗赋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