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时有何遗,亦复许掇拾。
大言得面陈,小言可封入。
有时效疏愚,岂是当务急。
每蒙天下施,听之恐不及。
退思自生惭,黄卷常在执。
旧田虽甚芜,新井尚可汲。
勉哉竞斯辰,万一如有立。
明时有何遗,亦复许掇拾。
大言得面陈,小言可封入。
有时效疏愚,岂是当务急。
每蒙天下施,听之恐不及。
退思自生惭,黄卷常在执。
旧田虽甚芜,新井尚可汲。
勉哉竞斯辰,万一如有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与时代需求之间差距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明时”,即指清明的时代,但诗人却感叹自己是否有遗漏未被发现的才能,是否能被允许去发掘和展示。这种自我怀疑与期待交织的情绪,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关系的思考。
“大言得面陈,小言可封入”两句,表明了诗人愿意以大胆或谨慎的态度,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呈现在世人面前,无论是直接表达还是通过书面形式。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沟通方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对不同表达方式效果的理解。
接着,“有时效疏愚,岂是当务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可能存在的疏忽或愚笨行为的自省,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当前事务紧迫性的认识,似乎在强调自己的行动并非总是与时代需求同步。
“每蒙天下施,听之恐不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广泛接受和理解的渴望,担心自己可能无法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反映出一种紧迫感和求知欲。
“退思自生惭,黄卷常在执”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我反思时的谦逊态度,即使在阅读(黄卷象征书籍)的过程中,也感到自愧不如,体现了其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决心。
最后,“旧田虽甚芜,新井尚可汲”使用了比喻手法,将个人的努力比作耕耘土地和挖掘新井,即使过去的尝试未能结出果实(旧田芜),但新的努力(新井)仍有希望带来水源(知识、智慧)。这既是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可能性的乐观展望。
“勉哉竞斯辰,万一如有立”则鼓励自己要努力把握当下,因为即使只是微小的成功,也可能成为重要的里程碑。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适应的思考,也蕴含了积极向上、不断探索的精神。
人道孝为大,斯言俗之砭。
簪緌颡犹泚,乃能出闺帘。
逶迤竟潜通,姑慈霁霜严。
老禅入宵梦,薄云为之歼。
净心正觉成,妙解脱妄粘。
宝莲托净质,此理遥已占。
君看数珠轮,此句吾为拈。
踏空骄马蹄铁踣,万里一鞭惊灭没。
青楼美人颜如花,笑揭珠帘邀客入。
小槽珠溜红滴滴,左持琼觞右瑶瑟。
得君一笑妾愿足,不用真珠量斗斛。
歌声未阕杯未掷,城上归鸦带寒日。
苍头进马莫留连,别院笙歌拥门立。
鸿雁行中接俊游,不将千户比荆州。
自于种种推先手,可但区区放一头。
扬马不妨生绝代,邹枚未肯老诸侯。
天寒翠袖愁如织,应念尘侵季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