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石攀箩歇病身,青筇竹仗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倚石攀箩歇病身,青筇竹仗白纱巾。
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休憩和创作的情境。诗人身体不适,倚靠在石头上,手持竹制的耙箩歇息。头戴白纱巾,手执青色的竹杖,给人一种清贫而自在的感觉。
"他时画出庐山障"一句,表明诗人的心中有着庐山美景的印象,并将其描绘成图画。这里的“庐山”是指中国江西省的庐山,这里风光旖旎,是诗人向往之地。
最后一句"便是香炉峰上人",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位置是在香炉峰上。这不仅描绘了景色,也透露出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香炉峰作为庐山的著名景观,其形状如同古代的香炉,因而得名。在这里,诗人似乎融入了这片自然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身处环境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远方美丽景致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意境。
上越参罗第四天,三柢道满实难宣。
补□慈尊光□□,谁蒙□圣□三千。
宝树常能说妙然,八功池内锁门莲。
铁网玲珑严宝柱,无住竞奏□诸天。
盈盈玉女凭珠槛,两两玉童弄绿波。
报□□分随器变,修因六行更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