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理蚕田,幽居此最先。
莺啼江树杪,月抱野亭偏。
社肉分邻叟,园丁了税钱。
儿欢裒腊蚁,客过并溪船。
出郭理蚕田,幽居此最先。
莺啼江树杪,月抱野亭偏。
社肉分邻叟,园丁了税钱。
儿欢裒腊蚁,客过并溪船。
这首明代诗人黄甲的《出郭》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宁静画面。首句“出郭理蚕田”展现了农耕者离开城郭,专心于农田管理的情景,体现了古代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接着,“幽居此最先”表达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享受清静生活的意愿。
“莺啼江树杪”通过描绘黄莺在江边树梢上鸣叫,渲染了环境的恬静与生机,而“月抱野亭偏”则运用拟人手法,写月光洒在野外的亭子上,显得格外宁静和偏僻,进一步突出了诗人隐居的意境。
“社肉分邻叟”描述了邻里之间的和睦与互助,分享丰收的喜悦;“园丁了税钱”则反映出当时农民对缴纳赋税的辛劳,但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安定的渴望。最后两句“儿欢裒腊蚁,客过并溪船”,描绘了儿童在冬季收集蚂蚁的快乐场景,以及客人来访时沿着溪流乘船的画面,展现出田园生活的简单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琐事,寓含着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深热爱,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春初走京华,秋杪归旧庐。
简编废已久,开卷涩且疏。
谁能击其蒙,石田或可腴。
雁山有佳士,读尽天下书。
足迹半九州,不惮道里迂。
陋邦何足临,而亦来我居。
相从一尊酒,未厌园中蔬。
笑谭欣有合,浩若纵壑鱼。
人生惟所适,所适各有途。
胸中苟不迷,到处皆通衢。
箪瓢有真乐,颜氏何其臞。
没没嗟我生,未知终焉图。
论交须论心,所论在不渝。
愿君示一语,令我反三隅。
君无金玉音,请诵一束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