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道八达分,道旁甲第连青云。
夜月长明七贵宅,春风偏在五侯门。
贵侯势焰不可炙,烈火射天天为赤。
家僮尽卫明光宫,侍史皆除二千石。
一朝盛衰忽颠倒,夜月春风亦相笑。
凤笙龙管坐不来,又向东家作新调。
东家车马日已多,向来宾从无经过。
贵贱交情总如此,翟公何事叹雀罗。
长安大道八达分,道旁甲第连青云。
夜月长明七贵宅,春风偏在五侯门。
贵侯势焰不可炙,烈火射天天为赤。
家僮尽卫明光宫,侍史皆除二千石。
一朝盛衰忽颠倒,夜月春风亦相笑。
凤笙龙管坐不来,又向东家作新调。
东家车马日已多,向来宾从无经过。
贵贱交情总如此,翟公何事叹雀罗。
《长安道》这首诗描绘了长安大道的繁华与变迁,以及权贵与平民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诗中以长安大道为背景,通过对比贵侯与普通人家的境遇,展现了权力与地位带来的巨大反差。
首句“长安大道八达分”,开篇即点出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交通便利与繁华景象。接着,“道旁甲第连青云”描绘了贵族府邸林立的场景,暗示着权贵阶层的显赫地位。随后,“夜月长明七贵宅,春风偏在五侯门”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夜晚的明月和春天的春风分别赋予七位贵族和五位侯爵,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生活的奢华与尊荣。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揭示了权力与地位的瞬息万变。“贵侯势焰不可炙,烈火射天天为赤”描绘了权贵们权势如烈火般炙热,甚至可以烧红天空,但这种辉煌是短暂的。“家僮尽卫明光宫,侍史皆除二千石”则进一步展示了权贵们的奢侈生活和对权力的渴望。
紧接着,“一朝盛衰忽颠倒,夜月春风亦相笑”两句,表达了权力与地位的无常,即便是曾经辉煌的权贵,也可能一夜之间陷入落魄。最后,“凤笙龙管坐不来,又向东家作新调”描绘了权贵们失去权力后的无奈与失落,只能转向他人寻求新的权势与地位。
“东家车马日已多,向来宾从无经过”则通过对比,展现了社会上层与下层之间的隔阂,即使是在权贵落败之后,他们也难以得到普通人的尊重与接纳。“贵贱交情总如此,翟公何事叹雀罗”以翟公的故事结尾,强调了权贵与平民之间关系的冷漠与无情,翟公的感叹更是加深了这一主题。
整首诗通过对长安大道上权贵与平民生活的描绘,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权力与地位的不稳定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诏乐临东序,时驾出西园。
虽穷理游盛,终为尘俗喧。
岂如弘七觉,扬鸾启四门。
夜气清箫管,晓阵烁郊原。
山风乱采眊,初晃丽文辕。
林开前骑骋,径曲羽旄屯。
烟壁浮青翠,石濑响飞奔。
回舆下重阁,降道访真源。
谈空匹泉涌,缀藻迈弦繁。
轻生逢遇误,并作辈龙鹓。
顾已同偏爵,何用挹衢樽。
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
荡子十年别,罗衣双带长。
春楼怨难守,玉阶空自伤。
复此归飞燕,衔泥绕曲房。
差池入绮幕,上下傍雕梁。
故居犹可念,故人安可忘。
相思昏望绝,宿昔梦容光。
魂交忽在御,转侧定他乡。
徒然顾枕席,谁与同衣裳。
空使兰膏夜,炯炯对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