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初没空明星,四听鸡号人欲兴。
高林有露乍蹄马,佛屋无人到晓灯。
天河初没空明星,四听鸡号人欲兴。
高林有露乍蹄马,佛屋无人到晓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宿文殊院呈孙子和二绝(其一)》。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夜晚独宿寺院时所体验到的宁静与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天河初没空明星" 这句描绘了夜空中,银河刚刚隐去,而一些亮晶晶的星辰依旧挂在天幕之上。这里的“天河”指的是银河,“初没”则表明夜深人静,天边的光辉渐渐消失,只留下几颗孤独的星辰。
"四听鸡号人欲兴" 这句中的“四听”可能是指四面八方,"鸡号"则是夜晚鸡叫的声音。在这里,诗人通过鸡鸣声传遍四周,唤醒了人们即将到来的早晨。"人欲兴"意味着人们即将起床开始新的一天。
"高林有露乍蹄马" 这句中的“高林”指的是高大的树林,而“有露”则是说在清晨,露水已经渗透了林间。"乍蹄马"形象地描绘了一匹马因露水而湿润了蹄部的景象。
"佛屋无人到晓灯" 这句中的“佛屋”自然指的是寺院内供奉佛像的地方,而“无人”则表明那里空寂无一人。"到晓灯"意味着直至黎明时分,才点燃供养之用的小灯笼。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清晨即将来临的暗示,展现了诗人独处寺院中的孤独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在寂静的夜晚,心中却充满着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与期待。
江上西风晚。野水兼天远。云衣拖翠缕,易零乱。
见柳叶满梢,秀色惊秋变。百岁今强半。
两鬓青青,尽著吴霜偷换。向老来、功名心事懒。
客里愁难遣。乍飘泊、有谁管。
对照壁孤灯,相与秋虫叹。
人间事,经了万千,这寂寞、几时曾见。
依栖崇儒里,咫尺鸟名山。
奈以红尘隔,因之举步艰。
穿花晓漏彻,何如桑者闲。
廿载为形役,今得拂衣还。
自酌龙湫水,照映鬓毛斑。
山灵应诮我,对之发赧颜。
题彼双脊令,饮啄就清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