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跳须过龙门,虎骤不从兔径。
上士闻道勤行,岂以难能为病。
固守满堂之珍,肯使如瓶之罄。
对境一念不萌,应缘六根皆净。
刚克本自沉潜,动直先由专静。
达理必明其权,尽性以至于命。
鼎中水腾火降,炉内阴衰阳盛。
神功妙合虚无,天光潜发泰定。
岂惟出尘离俗,便可超凡入圣。
自怜末学多方,未得大中至正。
莫知斡运帝车,宁解执持坤柄。
丹经苦阅残编,素发羞看明镜。
要求直截真机,速了圆明正性。
何妨万两金成,已是一生事竟。
至言今许发蒙,三沐三薰谛听。
鱼跳须过龙门,虎骤不从兔径。
上士闻道勤行,岂以难能为病。
固守满堂之珍,肯使如瓶之罄。
对境一念不萌,应缘六根皆净。
刚克本自沉潜,动直先由专静。
达理必明其权,尽性以至于命。
鼎中水腾火降,炉内阴衰阳盛。
神功妙合虚无,天光潜发泰定。
岂惟出尘离俗,便可超凡入圣。
自怜末学多方,未得大中至正。
莫知斡运帝车,宁解执持坤柄。
丹经苦阅残编,素发羞看明镜。
要求直截真机,速了圆明正性。
何妨万两金成,已是一生事竟。
至言今许发蒙,三沐三薰谛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再和二首(其一)》,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与悟道的理解和追求。首句“鱼跳须过龙门,虎骤不从兔径”运用比喻,强调只有通过挑战自我,才能突破困境,鱼跃龙门象征着艰难的提升,虎不走兔径则寓意勇猛者的路径不同寻常。接下来,诗人鼓励上士勤奋实践,不畏困难,"岂以难能为病"。
诗中提到坚守内在的宝藏,不应空虚如瓶,"固守满堂之珍,肯使如瓶之罄",表达了对精神财富的珍视。"对境一念不萌,应缘六根皆净",意指在面对外界诱惑时保持内心的清净。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动静之间的关系,主张刚柔并济,"刚克本自沉潜,动直先由专静",认为内在的力量源于深沉与专注。"达理必明其权,尽性以至于命",表明要通晓道理,活出真我,顺应自然法则。
最后,诗人以炼丹修炼为例,表达对超越世俗,达到超凡入圣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感叹自己修为不足,未能达到中庸之道。他希望听取真谛,迅速领悟修行的真谛,即使成就有限,也视为一生大事。
整首诗语言凝练,寓理于象,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个人修养和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其灭贼以坚忍,其救菑以慈仁,其事上以靖共,其保身以明哲,弟难兄,兄原难弟,讵料数成前定,竟埙篪相继,尽瘁东南,湛露感天题,从今会鼓传芭,报祀端宜同俎豆;
于始进为齐年,以本贯为所部,以需次为属吏,以奉使为分疆,公知我,我忝知公,早闻疾误庸医,冀崧岳所钟,长留柱石,大星惊夜落,翘首云车风马,英灵还与护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