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淼官塘路,劳劳客子心。
鸿声楚天阔,枫叶古祠深。
时讶移何速,秋怜老不禁。
何当虎山月,清夜复疏砧。
淼淼官塘路,劳劳客子心。
鸿声楚天阔,枫叶古祠深。
时讶移何速,秋怜老不禁。
何当虎山月,清夜复疏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浒关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联“淼淼官塘路,劳劳客子心”以“淼淼”形容官塘路的广阔无垠,而“劳劳”则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内心的疲惫与忧愁。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巧妙地引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营造了一种远离家乡、旅途劳顿的氛围。
颔联“鸿声楚天阔,枫叶古祠深”进一步展开画面。鸿雁的叫声在辽阔的楚天回荡,枫叶飘落在古老的祠堂周围,渲染出一种深沉而富有历史感的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感慨。
颈联“时讶移何速,秋怜老不禁”则转而表达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年华老去的无奈。诗人或许在旅途中偶遇一些事物,不禁惊讶于时间的飞逝;同时,秋天的凄凉景象也让诗人感叹自己的衰老无法避免。
尾联“何当虎山月,清夜复疏砧”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与想象。虎山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而“清夜复疏砧”则可能是指夜晚的钟声或捣衣声,这些都预示着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清静之夜,能够听到这样的声音,或许意味着心灵的慰藉或是某种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行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它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深邃,也反映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慧麓钟秀泉流香,石亭卓立森宸章。
规天矩地澄万景,一泓水绕漪澜堂。
此泉终古流不息,可砭俗耳涤诗肠。
松雪道人手挥翰,字青石白辉岩旁。
谁携小团烹活火,秋来闲向修篁坐。
时翻雪乳喷烟鬟,忽如夜雨纷纷堕。
髯仙踏遍江南山,若冰洞前听潺潺。
品泉桑苧风流渺,调水竹符相往还。
一瓯飞雪踰琼液,析薪涧底煮白石。
品题常留天地间,放眼来眺九龙脊。
吁嗟乎,何必吸江与泛海,至今携月诗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