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羹麦饭话情亲,今古兴亡赖有人。
破屋寒飞宵练影,荒篱远隔夕阳尘。
直将文武传洙泗,未许安危系洛闽。
山势东蟠沧海尽,应知燕赵自生申。
藜羹麦饭话情亲,今古兴亡赖有人。
破屋寒飞宵练影,荒篱远隔夕阳尘。
直将文武传洙泗,未许安危系洛闽。
山势东蟠沧海尽,应知燕赵自生申。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源写给习斋先生的一首表达敬意和感慨的作品。首句“藜羹麦饭话情亲”描绘了与习斋先生交谈时朴素而真挚的情感交流,如同粗茶淡饭中的深情厚谊。次句“今古兴亡赖有人”强调了在历史变迁中,像习斋先生这样的人才对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第三句“破屋寒飞宵练影”通过破屋和深夜月光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坚韧的氛围,暗示习斋先生可能身处困境但仍坚守道义。第四句“荒篱远隔夕阳尘”进一步描绘了习斋先生的孤独与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第五句“直将文武传洙泗”赞扬习斋先生传承儒家文化,注重文治武功的教育,如孔子在洙泗之地讲学一般。第六句“未许安危系洛闽”则表达了对习斋先生能力的信任,认为他有能力处理国家的安危大事,而不只是局限于某个地区。
最后两句“山势东蟠沧海尽,应知燕赵自生申”以壮阔的山河景象收尾,寓意习斋先生的影响力深远,如同燕赵之地的崛起,预示着他的智慧和精神将生生不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习斋先生的品格与才能,同时也寄寓了对后世的期许,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尊崇和对人才的敬仰。
道人飞来朗风岑,玄都上下三青禽。
榑桑已作青海断,鳌丘又逐罗浮沉。
初见蜍精生月腹,前身捣药㜑娑阴。
还仙服食终恍惚,天上仙骸成积林。
手持女娲百炼笛,笛中吹破天地心。
天地心,何高深,八千岁,无知音。
东海水,枯沃焦,神工无处寻天瓢。
松陵太平守,闵民苦疾呼。
邓师诛寇妖,诛跛妖,役丁甲,蚩尤鼓风旗倒搜,插龙龙走白龙潭,迅霆夜擘干将匣。
于乎县令不积薪,将军不拜井。
炉烟一穗达丹诚,三日甘霖云万顷。
君不见漕家粮船星火急,瓜州渡头河水涩。
苍天苍天不悔祸,海民尽作枯鱼泣。
邓师鬼工烦叱诃,稻田粒粒真珠多。
松陵太守报新政,和气化作击壤尧民歌。
淞租一百五十万,比似他邦十倍过。
不是乘除嬴缩妙,催科下下阱人多。
白□红鲜百万艘,张侯三法独称优。
黄堂赏罚明惩劝,彩帐旌功第一寿。
道不拾遗户不关,田莱尽辟驿桥完。
金陵天使如相问,此是薄乡好宰官。
风云有路开骐骥,枳棘无巢宿凤凰。
东阁相君为座主,便从玉笋立朝班。
病怀因酒恼。依稀梦里,吴娃娇小。
金缕歌残,人去月斜云杳。
怕见栖香燕晚,又怕听、啼花莺晓。庭院悄。
生衣欲试,风寒犹峭。
窈窕青粉墙低,送影遇秋千,蓦然间笑。
半朵棠梨,微露凤钗红袅。
近日琴心倦写,更远信、西沉青鸟。虚负了。
花月一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