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
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生查子·寒食不多时》,展现了春天的萧索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开篇“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写出了春末夏初之际,冷风依旧,气候反复无常,时间流转迅速,而季节变化却显得缓慢。
接着,“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望。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花开满径的时节,但诗中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而是一种萧瑟与寂寞。诗人缺乏寻芳问柳的情趣,反而把秋千(一种室内游乐设施)闲置不用,显得无聊和颓废。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则描绘了一幅女子因春困或病痛而消瘦的画面。她的玉肌变得更加清瘦,她穿着的翠绿色衣服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她那病弱的身体只能裹在薄薄的罗衣之中,透露出一种脆弱与不适。
最后,“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则是诗人对外界美景的一种无奈和悲凉。即便窗外可能还有梨花轻轻飘落,但诗人却没有勇气去揭开帘幕,一窥芳容,她选择了逃避,这份寂寞与不忍心之间的矛盾,反映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对春日萧索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是一首充满了悲秋之情的词作。
我家正对风烟住,饱看阴晴变朝暮。
清秋非但入诗脾,挽向溪山深处去。
溪山深处是湖州,水合云凝不断头。
晒稻坡前移拄杖,罩鱼滩际泊扁舟。
入城要尽登临目,驼桥系缆因留宿。
旧游十载梦惊回,堤边老柳依然绿。
凌晨取道岘山前,洼樽就拊穹崖巅。
萦纡遥指道场路,挂席径造寻幽禅。
弯环港转茭田上,莺簧激列千松嶂。
竹舆飞入翠光中,宝合朱扉恣舒望。
当年祖讷伏於菟,蹑屐旋薙荆榛居。
至今夜半吼寒月,守护净境严驱除。
呼灯谈话倏度夕,粥杯人赴云堂集。
日高振袂过隣峰,老衲相看但长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