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宿山中分题诗四首·其三分得蒲团》
《秋夜宿山中分题诗四首·其三分得蒲团》全文
明 / 郑文康   形式: 古风  押[阮]韵

良工斩泽蒲,编织同屦捆。

外圆似多智,中充如有本。

跏趺僧入定,狼藉客醉混。

坐马恐奔逸,乘车防覆损。

独有山中禅,长年占安稳。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蒲团在不同情境下的用途与象征意义,展现了其多功能性和内在的禅意。首句“良工斩泽蒲,编织同屦捆”点明了蒲团的制作过程,由工匠精心选取泽地生长的蒲草,经过编织成为如同鞋子捆扎般的物品。接着,“外圆似多智,中充如有本”两句,以形象的比喻赞美了蒲团的外观设计,外圆内方,既体现了智慧(多智)又蕴含着深厚的根基(如有本),暗示了其作为修行工具的神圣与深邃。

“跏趺僧入定,狼藉客醉混”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使用场景:僧人盘腿而坐,进入冥想状态,而客人则可能因饮酒而行为散漫。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蒲团在宗教修行与世俗生活中的双重角色,也暗示了其能够帮助人们达到内心平静的能力。

“坐马恐奔逸,乘车防覆损”进一步扩展了蒲团的应用范围,无论是骑马还是乘车,它都能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护,避免意外发生。这里不仅强调了蒲团的实用性,更寓意着它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稳定与安全。

最后,“独有山中禅,长年占安稳”总结了主题,强调了在山林之中,通过长时间的禅修,人们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持久的安宁。整首诗通过蒲团这一日常之物,巧妙地传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和谐。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蒲团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实用价值,更深刻地探讨了其作为修行工具在精神层面的意义,以及它所蕴含的禅宗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

郑文康
朝代:明   字:时乂   号:介庵   籍贯:苏州府昆山   生辰:1413—1465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猜你喜欢

答蜀公奉酬·其一

叠石栽花作小园,庭柯顾盼足怡颜。

尽捐势利随流水,多占声名似泰山。

细雨凫雏浮水际,微风燕子语梁间。

竹冠筇杖篮舆好,认得公从湖上还。

(0)

舟行

莫打桨,打桨惊鸿雁,鸿雁不慕鱼虾贱。

暮宿江湖昼云汉,我不见之其心乱。

莫鸣桹,鸣桹鸿雁飞。

鸿雁不是鸡鹜儿,我不见之心孔悲。

(0)

途中和君时·其一

相望不相见,一步一回头。

况汝将有适,前路正悠悠。

土壤去宛叶,星躔近斗牛。

不知明之日,何以解吾忧。

(0)

阴风号暮景,零落悲晚秋。

纷纷彼芳荠,郁郁此中丘。

作甘岂不珍,冒寒不为柔。

薄言撷以归,呼奴具晨羞。

(0)

答君时用前韵

振衣近沧浪,聊以垢腻浣。

仰首冥冥雁,肃肃在云汉。

吾今寡所合,尔独为吾伴。

荡舟泛江海,四顾畏汗漫。

君看水中坻,不是无边畔。

(0)

大水除厅前小屋

庭下新来不掩门,洒然无复旧时喧。

小锄轻瓮从兹起,无补清时合灌园。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