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芜阙是草堂基,惟有南邻尽得知。
辛苦置家将守冢,告求广地要穿池。
净莲已付乡僧掘,慈竹从教墓客移。
虽向龙湾作耆旧,此生宁没暂来时。
秋芜阙是草堂基,惟有南邻尽得知。
辛苦置家将守冢,告求广地要穿池。
净莲已付乡僧掘,慈竹从教墓客移。
虽向龙湾作耆旧,此生宁没暂来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文璞所作的《过凤山有感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秋日草堂为背景,表达了对故居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秋芜阙是草堂基"描绘了秋季草木凋零,昔日草堂的基础已显荒凉。"惟有南邻尽得知"暗示了诗人与邻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对邻里情谊的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辛苦置家将守冢,告求广地要穿池",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辛勤付出和对死后生活的规划,希望能守护家族墓地,甚至扩大土地并开凿池塘,显示出对身后事的细致安排。
"净莲已付乡僧掘,慈竹从教墓客移"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身后事物的处理,将莲花和竹子交给僧人和墓地的访客,体现了他的超脱和淡泊。
最后两句"虽向龙湾作耆旧,此生宁没暂来时",诗人自称为"耆旧",表示自己虽然年老,但仍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偶尔回到这里,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炎天久不雨,一雨遂汎滥。
三江势俱涨,有地皆水占。
平乡水过屋,高市水入店。
桑田尽成海,馀者山未陷。
无堤能自坚,有稻不得敛。
灾民露天宿,屡徙常倚担。
生者鹄面立,死者鱼腹殓。
天心夙仁爱,忍使民昏垫。
无家百万人,仰视宁无憾。
虽有泛舟粟,救死亦云暂。
来日良大难,安能久遍赡?
平生愧禹稷,饥溺常在念。
徬徨起中夕,侧目江云暗。
七百年来掩尘土,石与大夫俱氏古。大夫何许人?
乃是紫虚仙人四世孙。宅在梅州州北门。
眼前不见大夫宅,止见大夫下马石。
石立宣和之四年。大夫手铸镇宅钱。
古钱出土铜锈紫,留与后人知宅址。
钱铸何年石能语,此石不刻党人碑,又不贡筑艮岳兼花移。
大夫五马何逶迤?留题七星岩石方来归。
大夫归来立石日,天子尚未蒙尘时。
当国者谁蔡太师。吁嗟时事已可知。
大夫下马心应悲,朝更代改宅何有?
大夫名在马骨朽。
惟有此石长不刓,大书深刻苔花寒。
摩挲欲具袍笏拜,当作到氏奇礓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