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王才元少师招游东山客有不至者遂已促其寻盟》
《次韵王才元少师招游东山客有不至者遂已促其寻盟》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古风

我从西山居,不作东山梦。

联绵翠光浮,远目不暇送。

飘飘贵公子,万卷辄成诵。

高怀到林丘,杖履邀我从。

褰裳欲从之,未发神已动。

何人折柬客,不结莲社供。

胜游遂中休,一篑真可痛。

诗成美六逸,叙事一一中。

但惭猿狙杙,乃与杞梓共。

闽山寒更青,森木閟阴洞。

鹿涧清自流,醴井浅可弄。

寻幽当及辰,为乐要与众。

兹游倘再卜,勇往不待风。

径须理百屣,日日听鞭凤。

(0)
翻译
我离开西山居,不再做东山归隐之梦。
翠绿的山峦连绵不断,目光远眺都来不及欣赏。
潇洒的贵公子,满腹经纶,过目不忘。
他高尚的情怀向往自然,邀请我一同漫步山林。
我本想随他而去,但还未出发,心已激动。
谁能像古人那样,邀请我加入文人雅集呢?
美好的游历就此中断,半途而废实在令人惋惜。
诗歌赞美六位才子,叙述之事无一不切合实际。
只遗憾我如猿猴般粗陋,只能与普通的树木为伍。
福建的山岭更加寒冷,却更显青翠,深林隐藏着阴凉的洞穴。
鹿涧清澈见底,甜美的泉水浅得可以嬉戏。
探寻幽静之地应在清晨,享受快乐应与众人分享。
如果能再次出游,我将毫不犹豫,无需等待风向。
直接整理行装,每日听着马鞭声启程。
注释
居:居住。
东山梦:归隐的梦想。
翠光:翠绿的光芒。
暇:空闲。
飘飘:潇洒的样子。
万卷:形容书多。
高怀:高尚的情怀。
杖履:拐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褰裳:提起衣裳。
神已动:心神已被吸引。
折柬:写信邀请。
莲社:古代文人雅集,以莲花比喻高洁。
篑:盛土的器具,这里指半途而废。
六逸:古代六位著名的隐士。
猿狙杙:比喻自己才能低劣。
杞梓:泛指普通的树木。
閟:隐藏。
醴井:甘甜的井水。
辰:早晨。
鞭凤:形容马鞭声,凤指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山居住,心向高洁,不愿涉足俗世的意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翠光、远目、林丘等,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诗人的学问渊博,以万卷书成诵,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个人的高洁品格。

在人际交往方面,诗人表现出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期待,如“褰裳欲从之,未发神已动”表达了一种迫不及待的愿望。然而,对于一些不至的客人,诗人并没有强求,他们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默契。

最后,诗人在自然中寻找乐趣,享受着山林间的清流和幽静,并希望能与众人一同分享这份喜悦。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鉴赏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淡远,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深厚文化底蕴,是一篇颇具宋代士大夫风格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忆王孙

风疏雨细鸟声阑。花信频催到牡丹。

几回斜倚玉栏杆。怯衣单。不分春阴如许寒。

(0)

鹧鸪天.雪宵

旅雁摩霄楼外闻。穷途有泪怕留痕。

风高雪片搏成阵,月暗梅花合断魂。

书满架,伴空樽。床头灯火半黄昏。

推窗粉饰江山改,爱惜瑶华只闭门。

(0)

南乡子.寄外

屈指数归期。又过春风春雨时。

面上啼痕心上事,沉思。未审君家知不知。

春尽瘦腰肢。多病昏昏妆也迟。

无限闲愁难自遣,拈词。手擘吴绫细划丝。

(0)

寻芳草

赢得千愁逼。闲抛却、许多月色。寒烟窗外碧。

正梦到旧家园、谁吹笛。

腰瘦不关秋,天河似我啼痕积。

又哀哀、孤雁鸣沙碛。魂去也、江山黑。

(0)

高阳台.独坐

荆棘山中,风波江上,人间处处堪怜。

清净莲花,如何也堕情天。芷兰萧艾浑难辨。

愿东君、莫漫缠绵。镇无聊、梅子黄时,雨直风尖。

楼台镜里从头认,忽放怀一笑,万事云烟。

身是浮云,等闲易感因缘。

添香煮茗晶帘下,悔当初、轻负华年。

且消它、鸭绿鹅黄,浅醉闲眠。

(0)

点绛唇.题辅之叔“醉墨图”

座上春风,卷帘炉篆飘窗牖。娱清昼。墨花香透。

滋味浓于酒。满纸淋漓,一试挥毫手。披图久。

砚池波皱。腕底烟云走。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