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塘禅寺古,屈铁变樛枝。
白业三生力,苍烟六代思。
法衰龙象至,经妙鬼神悲。
一悟真空理,沧江月上迟。
半塘禅寺古,屈铁变樛枝。
白业三生力,苍烟六代思。
法衰龙象至,经妙鬼神悲。
一悟真空理,沧江月上迟。
这首诗描绘了半塘禅寺的历史与庄严氛围。首句“半塘禅寺古”,点出寺庙历史悠久,古色古香。接着“屈铁变樛枝”一句,以屈曲的铁枝比喻寺庙历经沧桑,依然坚韧不拔,形象生动。
“白业三生力”一句,可能是指寺庙在三生三世中所积累的力量,象征着佛法的深厚与持久影响力。“苍烟六代思”则通过苍茫的烟雾,寄托了对六代(这里可能指多个朝代)往事的深深怀念与感慨。
“法衰龙象至,经妙鬼神悲”两句,描述了佛法衰微之时,仍有高僧大德前来弘扬佛法,而鬼神也为之动容,表现出佛法的感召力与超凡魅力。
最后,“一悟真空理,沧江月上迟”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领悟,以及在悟道后的宁静与深沉。月上迟,暗示了时间的缓慢流逝,也可能是对修行过程中的耐心与等待的隐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半塘寺历史、自然景象及佛法精神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连年戍边塞,过却芳菲节。
东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
萧条柳一株,南枝叶微发。
为带故乡情,依依籍攀折。
晚风吹碛沙,夜泪啼乡月。
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
独处重冥下,忆昔登高台。
傲岸平生中,不为物所裁。
埏门只复闭,白蚁相将来。
生时芳兰体,小虫今为灾。
玄鬓无复根,枯髅依青苔。
忆昔好饮酒,素盘进青梅。
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壮士皆死尽,馀人安在哉。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
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
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
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
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
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
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人必侍丹帷。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
良人不可赎,泫然沾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