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元晦咏画壁》
《和元晦咏画壁》全文
宋 / 张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松杉夹路自清阴,溪水有源谁复寻。

忽见画图开四壁,悠然端亦慰予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ánhuìyǒnghuà
sòng / zhāngshì

sōngshānjiáqīngyīnshuǐyǒuyuánshuíxún

jiànhuàkāiyōuránduānwèixīn

注释
松杉:指松树和杉树,常绿乔木,象征坚韧与长寿。
清阴:清凉的树荫,形容环境宜人。
溪水:小溪流水。
有源:有源头,暗示自然生机。
寻:寻找,探索。
画图:比喻眼前的景象如画般美丽。
四壁:四周的墙壁,引申为视野所及之处。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端亦:确实,的确。
慰予心:安慰我的心。
翻译
松树和杉木夹道成荫,清澈的小溪源头何处寻?
忽然间,如同画卷展开在四周墙壁,让我心旷神怡,得到了慰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在诗的开头,“松杉夹路自清阴”一句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松杉成荫,道路两旁自然形成了一片清凉的阴影,为读者铺展出一幅幽深宁静的画面。紧接着“溪水有源谁复寻”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氛围,溪流潺潺,源远流长,但似乎没有人去追寻其源头,这也暗示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意境。

诗人随后转向室内,“忽见画图开四壁”一句表明诗人突然发现了四周都是绘有美景的墙壁。这不仅是对视觉效果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最后“悠然端亦慰予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这些画作时所获得的心灵满足和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室内外环境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这种环境带给他的心灵慰藉。

作者介绍
张栻

张栻
朝代:宋   号:南轩   籍贯: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   生辰: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猜你喜欢

观山

朅来快阁慰吾意,更说观山传旧年。

不惮笋舆穿草棘,只知野叟足林泉。

半空岚影挂檐外,一径凉飔过酒边。

料得涪山为拈出,当时千尺不应然。

(0)

二月二日席上赋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0)

示公冶

不妨我与鱼传素,只恐人言鸩作媒。

莫笑东坡管闲事,细将红叶写将来。

(0)

送后村去国二首·其二

累疏笺天乞挂冠,此时便合整归鞍。

玉音不许难轻去,局面那知竟未安。

但得中朝常有道,何妨右史左迁官。

此行不被梅花累,把作寻常物外看。

(0)

又和·其九

蟹正肥时秋色老,鸦争噪处夕阳残。

未须多进玻瓈碗,满树霜红正好看。

(0)

诉衷情近·其二

景阑昼永,渐入清和气序。

榆钱飘满闲阶,莲叶嫩生翠沼。

遥望水边幽径,山崦孤村,是处园林好。闲情悄。

绮陌游人渐少。少年风韵,自觉随春老。追前好。

帝城信阻,天涯目断,暮云芳草。伫立空残照。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