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人赴学官二首·其一》
《送人赴学官二首·其一》全文
宋 / 方一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生平讲贯为知几,世好从渠与我违。

天下无如书益智,人生惟有仕当归。

青灯夜雨虫鱼注,碧水西风鲈鲙肥。

莫道尺前难寸退,古来富贵触危机。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一夔所作的《送人赴学官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与对仕途的反思。

首联“生平讲贯为知几,世好从渠与我违。”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明自己一生致力于学问的探讨与理解,不随波逐流,坚持自我。这里的“知几”出自《易经》,意指洞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诗人对知识深入理解的追求。“世好从渠与我违”则表明诗人不为世俗喜好所动,坚持自己的道路。

颔联“天下无如书益智,人生惟有仕当归。”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学问的价值和仕途的看法。他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书籍是最能增长智慧的途径,而人生的最终归宿应当是通过仕途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尊崇和对仕途的肯定。

颈联“青灯夜雨虫鱼注,碧水西风鲈鲙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在夜晚的灯光下,诗人独自研读着书籍,窗外细雨绵绵,仿佛与书中的世界融为一体;远处碧绿的水面被西风吹拂,鲈鱼肥美,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美好和谐共存。

尾联“莫道尺前难寸退,古来富贵触危机。”诗人在此发出深思,提醒人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追求,历史上的许多例子都证明了富贵背后往往伴随着危机。这句话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自己人生哲学的体现,强调了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深刻思考,还蕴含了对生活的哲理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方一夔
朝代:宋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猜你喜欢

挽诗

谁置生刍到墓前,夕阳芳草漫浮烟。

无情尚有天边月,空照昆陵水一川。

(0)

题金陵折桂图

昔年曾记金陵游,衣冠文物称神州。

千年王气凝钟阜,万里襟带长江流。

东梁西梁辟门户,三山驱逐江天浮。

龙蟠虎踞没天险,中原形胜那能俦。

大明神祖扫区宇,江淮百万驱貔貅。

西望鄱阳东震泽,群雄接戟咸殍囚。

百年宇内混腥秽,天戈一洗无停留。

攘夷绥夏功莫比,普天率土同歌讴。

遂开明堂宅斯胜,巍巍大业过商周。

金银宫阙插星汉,祥云瑞霭深龙楼。

宫墙绕护松百尺,屈铁偃仰蟠蛟虬。

琉璃闪烁争台殿,凤阙掩映罗罳罦。

南都岂止天一柱,储养俊乂资旁求。

词官典领在桂籍,鹿鸣三载歌呦呦。

蓝袍济楚谁氏子,手持仙桂欢遨游。

酒酣欲过石桥去,马蹄踏碎台城秋。

少年我亦狂如此,至今语亦犹含羞。

是谁好事貌此幅,操笔欲语倦还休。

六朝文物今何在,俯仰不觉生閒愁。

乌衣巷口白鹭洲,古来文士添语柄,长江滚滚风飕飕。

(0)

舟中偶述四首·其三

推篷一枕看银河,秋入新凉夜更多。

翻忆长安骑瘦马,尘埃两眼奈悲何。

(0)

孙少参父母挽

阅月初更甲乙年,双亲相继入重泉。

慈乌梦里音容隔,杜宇声中血泪连。

直笔至今挥此挽,荒碑何处锁寒烟。

莫嗟荣养迟三釜,已见銮章下九天。

(0)

连窝舟中偶述四首·其二

韶光去我疾如流,费尽诗辞莫挽留。

袍葛未离三伏暑,雁声遥送一天秋。

还凭白月开心曲,懒把焦桐上指头。

惨目风烟醒复醉,铁桥高步忆罗浮。

(0)

阅事有感

桃溪李径绿参差,争妒南枝胜北枝。

抱瓮疲来空自笑,栽花老去欲成痴。

人逢利害偏堪识,俗到浇漓不受医。

留取一樽延寿酒,秋风黄菊在东篱。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