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孙少参父母挽》
《孙少参父母挽》全文
明 / 林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阅月初更甲乙年,双亲相继入重泉。

慈乌梦里音容隔,杜宇声中血泪连。

直笔至今挥此挽,荒碑何处锁寒烟。

莫嗟荣养迟三釜,已见銮章下九天。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光为悼念其父母所作的挽诗《孙少参父母挽》。诗中以“阅月初更甲乙年”开篇,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更迭,暗示了父母的离世。接着,“双亲相继入重泉”一句,直接点明了父母的去世,情感深沉而哀痛。

“慈乌梦里音容隔,杜宇声中血泪连。”这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慈乌象征着对父母的怀念,杜宇(即杜鹃)则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和哀伤之感。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声音与泪水的连接,诗人表达了对父母深深的思念和无法言说的悲痛。

“直笔至今挥此挽,荒碑何处锁寒烟。”这两句中,“直笔”意味着诗人以坦诚之心写下这篇挽诗,表达了对父母的敬仰和怀念。“荒碑”与“寒烟”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哀悼的情感。

最后,“莫嗟荣养迟三釜,已见銮章下九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尽孝的遗憾,同时也寄托了对父母在天堂安息的希望。其中,“三釜”出自《礼记》,意指尽孝的时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及时尽孝的自责;“銮章下九天”则是对父母去世后灵魂升天的想象,充满了对逝者的怀念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死离别的感慨,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之作。

作者介绍

林光
朝代:明

广东东莞人,字缉熙。成化元年举人。通经史,得吴澄论学诸书,读之大喜。中举后,从陈献章学。初为平湖教谕,官至襄王府左长史。
猜你喜欢

谢王恭父惠石岩花二首·其一

岩畔移来漫一丛,鲜鲜忽发十分红。

细看颇与鬷明类,言善方知美在中。

(0)

郊外即事七首·其四

清香忽向暗中来,应为梅花取次开。

爱汝风标真绝俗,何当环绕百千回。

(0)

用杨诚斋韵题吴梦与集

大钧落落元无钩,百尺空卧元龙楼。

天生斯人竟何用,摇笔仅可供眉愁。

诗人惯作惊人语,富贵迫人嗟几许。

世间万事要其终,只今此道犹能东。

(0)

溽暑雨后

多病愁如许,催人暑奈何。

檐穷风有限,云薄雨无多。

浪捲连村麦,珠旋小叶荷。

炎凉苦多变,四月未清和。

(0)

谢周唐卿分惠宣梨二首·其二

澹澹夕阳远,行秋塞雁高。

卷舒连夜烛,长短几檠膏。

贫岂嗟悬磬,家犹及卖刀。

藜肠惯羞涩,更觉近来饕。

(0)

和沈德远寄江鳐韵

粉身截玉慰渠贪,浪迹泥涂遽著篮。

坐缺江生嗟不乐,诗来东老谢分甘。

世间风味鄞江颊,传里形容太史谈。

欲报琼瑶无一可,移文空到北山南。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