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夫住在长江边,年年捉送装兵船。
上水下水不计数,但见船来点夫去。
十家门派一夫行,生死向前无怨声。
衣中何有苦搜索,身无钱使夜当缚。
遭他鞭挞无完肤,行迟还用刀箭驱。
掣刀在腰箭在手,人命贱同豕与狗。
射死纷纷满路尸,那敢问人死者谁?
爷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倚门泣。
腐肉已充乌鸢饥,家家犹望水夫归。
水夫住在长江边,年年捉送装兵船。
上水下水不计数,但见船来点夫去。
十家门派一夫行,生死向前无怨声。
衣中何有苦搜索,身无钱使夜当缚。
遭他鞭挞无完肤,行迟还用刀箭驱。
掣刀在腰箭在手,人命贱同豕与狗。
射死纷纷满路尸,那敢问人死者谁?
爷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倚门泣。
腐肉已充乌鸢饥,家家犹望水夫归。
这首清代诗人钱澄之所作的《水夫谣》描绘了水夫们艰辛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诗中通过水夫常年在长江边劳作,为运送兵船而奔波,揭示了他们为了国家军事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上水下水不计数,但见船来点夫去",形象地展现了水夫们频繁的劳役,"十家门派一夫行,生死向前无怨声"则表现出他们的坚韧与沉默。
然而,水夫们的境遇极为悲惨,"衣中何有苦搜索,身无钱使夜当缚",生活困苦至极,甚至受到无情鞭挞和刀箭驱赶,"人命贱同豕与狗",生命被视如草芥。诗中通过"射死纷纷满路尸,那敢问人死者谁",控诉了水夫们遭受的非人待遇和生命的漠视。
最后,诗人以父母送别孩子的场景结束,"爷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倚门泣",表达了对水夫家庭的同情,以及"腐肉已充乌鸢饥,家家犹望水夫归",揭示了水夫劳动对于家庭生计的重要性,以及家人对他们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水夫谣》以质朴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和社会批判意味。
何来轣辘!凄凉甚,人人似坐刀镞。
不胜蒿目,谋生计尽,或歌或哭!
洋氛怎恶,更沿户咆哮怒蹴。
好无情,天魔部曲,者辈果鱼肉。
试看城村路,老幼号咷,孰堪敲扑!
市场最苦,到如今,局翻棋覆。
莫忆当年,想黄金都填壑谷!
谩逋逃,已是家家上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