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汉沧浪净碧空,天街一叶下梧桐。
霜前凄切兼砧杵,月里悲凉断塞鸿。
何处羁人惊伏枕,几回中夜感飘蓬。
繇来志士轻摇落,莫向西风忆桂丛。
银汉沧浪净碧空,天街一叶下梧桐。
霜前凄切兼砧杵,月里悲凉断塞鸿。
何处羁人惊伏枕,几回中夜感飘蓬。
繇来志士轻摇落,莫向西风忆桂丛。
这首《秋声》由明代诗人许国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清景象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
首句“银汉沧浪净碧空”,以银河和碧空为背景,营造出一片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仿佛是秋天夜晚的宁静与纯净。接着,“天街一叶下梧桐”一句,将视角拉近,描绘了一片梧桐叶缓缓飘落的情景,既展现了季节更迭的自然之美,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霜前凄切兼砧杵,月里悲凉断塞鸿”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氛围。霜前的寒意、捣衣声(砧杵)以及月下孤雁的哀鸣,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悲凉与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何处羁人惊伏枕,几回中夜感飘蓬”则直接点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在这深秋之夜,诗人或许正身处异乡,被孤独与思乡之情所困扰,难以入眠。这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处境,也反映了广大游子在异乡漂泊时的普遍心境。
最后,“繇来志士轻摇落,莫向西风忆桂丛”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志士仁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劝慰自己及他人,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时,应保持乐观与坚韧,不应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轻易动摇内心的信念。这里既有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感悟,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秋声》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也蕴含了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槜李至灵岩,一百卅馀里。
舟行纵顺风,比至亦晚矣。
长堤可跋马,笃速便且驶。
易马行逾刻,风帆落后已。
北南殊所习,其别乃若此。
谁挂翰林帆,昼寝方隐几。
前行马及之,舣岸行且止。
谓彼落后劳,彼喜逸无比。
饱食倦且眠,夜到亦可耳。
长桥接岸亘逦迤,留孔多缘泻潦水。
上承骆马下六塘,节宣见为济运起。
有司除道欲就夷,径度河滩桥仰视。
涨痕几欲与桥平,是今所行乃河里。
沟浍可盈河讵可,知艰惭无治法尔。
石砥中复多断缺,问因去年浪所毁。
何不亟修云有待,回銮次第方经理。
往来通衢赖此存,夏霖转瞬其何恃。
发帑鸠工勿再延,永言颠末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