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全文
唐 / 源乾曜   形式: 古风

匈奴迩河朔,汉地须戎旅。

天子择英才,朝端出监抚。

流星下阊阖,宝钺专公辅。

礼物生光辉,宸章备恩诩。

有征视矛戟,制胜唯樽俎。

彼美何壮哉,桓桓擅斯举。

声华振台阁,功德标文武。

奉国知命轻,忘家以身许。

安人在勤恤,保大殚襟俯。

此外无异言,同情报明主。

(0)
注释
匈奴:北方游牧民族。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戎旅:军队。
监抚:监督和安抚。
阊阖:皇宫门。
宝钺:象征权力的武器。
宸章:皇帝的诏书。
恩诩:恩宠和赞美。
矛戟:武器。
樽俎:酒宴,代指和平谈判。
桓桓:威武的样子。
斯举:这样的重任。
振:震动。
文武:文官和武将。
奉国:为国家奉献。
命轻:使命重大。
勤恤:关爱人民。
保大:维护国家的安宁和伟大。
异言:其他言论。
明主:英明的君主。
翻译
匈奴逼近黄河以北地区,汉土需要强大的军队防守。
天子挑选杰出人才,朝廷派出重要官员担任监督和安抚。
流星划过皇宫,象征权力的宝剑和斧钺掌握在关键人物手中。
赠送的礼物闪耀着光芒,皇帝的诏书充满了恩宠和赞美。
凭借武力征伐,胜利往往取决于酒宴中的谈判策略。
他多么英勇啊,卓越地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他的声誉和功绩震动朝廷,德行和才能媲美文武双全的人。
他为国家奉献,深知使命重大,甚至不惜舍弃家庭。
他的目标在于关爱人民,竭尽全力维护国家的安宁和伟大。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言论,只一心向明主表达忠诚和共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象和军事活动,反映出古代中国对边疆地区的重视以及对忠勇将领的赞颂。开篇“匈奴迩河朔,汉地须戎旅”两句,既点明了北方民族与中原王朝之间长期的军事对峙,又表达了国家对于边防的高度重视。诗人通过“天子择英才,朝端出监抚”这两句话,赞扬君主选择人才、关心边疆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接下来的“流星下阊阖,宝钺专公辅”几句,形象地描绘了将领巡视边境的情景,通过对天象的描写增添了一种超自然的权威感。同时,宝钺(皇帝赐给大臣的玉印)和公辅(古代官职名)的出现,凸显了将领的尊贵地位及其职责。

“礼物生光辉,宸章备恩诩”表明了边疆军事行动背后的国家支持,以及对士兵的关怀。而“有征视矛戟,制胜唯樽俎”则展示了将领在战场上的英勇与指挥能力。

诗歌的后半部分“彼美何壮哉,桓桓擅斯举。声华振台阁,功德标文武。”对张尚书(即被送行的对象)的赞誉达到了高潮,将其比作壮丽的景象,其声望与功绩彪炳在朝廷之上。

最后,“奉国知命轻,忘家以身许。安人在勤恤,保大殚襟俯。”表达了将领对国家忠诚和牺牲精神,以及他们对民众的关心与保护。而“此外无异言,同情报明主”则是诗人呼吁统治者理解并回应这些边疆英杰们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描写和深情的颂扬,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英雄将领的崇敬,以及国家对于边防安全的高度重视。

作者介绍
源乾曜

源乾曜
朝代:唐   籍贯: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   生辰:?-731年

源乾曜(?-731年),相州临漳(今河北临漳)人,唐朝宰相,北魏太尉源贺之后,刑部尚书源直心之子。源乾曜进士出身,历任江南道巡察使、谏议大夫、梁州都督等职,716年(开元四年),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不久与姚崇被一同免官,改任京兆尹,四年后复任宰相,不久升任侍中,后又因针对封禅泰山的问题与时任宰相张说发生矛盾被夺去实权。源乾曜任相期间,张嘉贞、李元纮等人先后掌握权力,但是源乾曜在重大问题上从不发表意见。729年(开元十七年),源乾曜被罢去侍中之职,后任太子少傅,封安阳郡公,两年后病逝于长安,追赠
猜你喜欢

挽朱翔甫联

立德无称,立功无名,立言无年,不如贾谊,不如虞翻,真堪痛哭;

志气能正,才识能雄,学术能纯,求之四方,求之上下,更有何人。

(0)

挽费念慈联

盐豉莼羹苦忆君,花时邀扫蕉岩,未共高僧抱琴至;

文采风流长照世,庐记乞摹晋帖,已成孤本付人看。

(0)

挽彭玉麟联

是真虎必有风,投老百情侵而独凛冽,余年竟刷起,江干彷徨乎海外;

见群龙不为首,参纯千载上何无威棱,殊国尽沿洄,湘介汛若兮湖光。

(0)

挽张百熙联

帝方倚畀长才,同文同轨;

天不慭遗一老,其坏其颓。

(0)

挽何睿斋联

隐德盼枌榆,生子允成名进士;

仙踪渺鸾鹤,登堂顿失古耆英。

(0)

挽张百熙联

味王仲任今古一言,独挽神州光大陆;

诵贾太傅治安七策,尚闻宣室吊长沙。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