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村僧,无明大。少柔和,多褊隘。爱骂人,舌头快。
受佛荫,破佛戒。不精进,常懈怠。谤般若,弥天罪。
入地狱,永不悔。闻者憎,见者怪。搅丛林,尤叵耐。
虚销信施三十年,异世出头偿夙债。
就中只有一处长,解道鸡屿洋无盖。
这村僧,无明大。少柔和,多褊隘。爱骂人,舌头快。
受佛荫,破佛戒。不精进,常懈怠。谤般若,弥天罪。
入地狱,永不悔。闻者憎,见者怪。搅丛林,尤叵耐。
虚销信施三十年,异世出头偿夙债。
就中只有一处长,解道鸡屿洋无盖。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大师释宗杲的作品《妙道禅人求赞》。诗中以辛辣的讽刺笔触描绘了一位名叫妙道的村僧形象,他性格粗鲁、偏狭,喜欢恶语伤人,虽然享受着佛法的庇护,却违背了佛教戒律。他的修行懒散,不专心精进,反而诽谤智慧,犯下严重罪行。这样的行为注定会遭受报应,陷入地狱且毫无悔改之意。他的言行不仅令闻者憎恶,也让见到他的人感到惊异,他在丛林中的存在成了一个难以忍受的麻烦。尽管他耗费了三十年的信施,但最终还是要在来世偿还过去的罪孽。然而,诗人也指出,妙道禅人至少在一点上有所长处,那就是他知道鸡屿洋(可能是指某个地方名)没有覆盖,显示出他对某些事物的独特见解。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僧人品性的尖锐批评,同时也寓含了对佛教因果报应观念的强调。
两翁连诗轴,誇我新生孙。
种德固有后,扰龙同一门。
祥应偶然耳,矫激笑刘昆。
要令百世祀,那止一饭恩。
遥知汤饼局,欢传溪上村。
茅堂满宾客,秫酒对鸡豚。
我亦劝两翁,自放琴与樽。
此生复何事,醉吟阅朝昏。
痴情爱佳月,乐事期中秋。
造物故相戏,不遣金波流。
玄云如涂墨,急雨欲涨沟。
瞑色暗无际,壮声浩莫收。
揖谢云雨师,努力勿罢休。
归来坐书室,杯酒自献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