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佳人久萧索,图写形容境俱恶。
惟有前身顾虎头,未许秋毫容易落。
兴来不择楮与绡,涂朱傅粉无轻错。
忽传阿丽晓起时,近者欲迷远者愕。
解鬟初出罗帐寒,褰衣缓步鸳鸯阁。
青丝漠漠掌上盘,文犀绣带腰间绰。
簇金小袖锦模糊,长裙佩玉垂珠络。
仰面惟看极目霞,低头不顾如山约。
世上蛾眉齐闭奁,画里胭脂尽糟粕。
从来画女欲倾城,周昉仇英不复作。
靓妆袪服亦易工,凝睇含情难姌袅。
苧萝灵气归笔端,偶倩章侯纵挥霍。
丽娘不减来季贫,休叱冯生赋轻薄。
桃花泼浪暮春天,记起怀中旧时诺。
当代佳人久萧索,图写形容境俱恶。
惟有前身顾虎头,未许秋毫容易落。
兴来不择楮与绡,涂朱傅粉无轻错。
忽传阿丽晓起时,近者欲迷远者愕。
解鬟初出罗帐寒,褰衣缓步鸳鸯阁。
青丝漠漠掌上盘,文犀绣带腰间绰。
簇金小袖锦模糊,长裙佩玉垂珠络。
仰面惟看极目霞,低头不顾如山约。
世上蛾眉齐闭奁,画里胭脂尽糟粕。
从来画女欲倾城,周昉仇英不复作。
靓妆袪服亦易工,凝睇含情难姌袅。
苧萝灵气归笔端,偶倩章侯纵挥霍。
丽娘不减来季贫,休叱冯生赋轻薄。
桃花泼浪暮春天,记起怀中旧时诺。
此诗描绘了一位清晨起床的女子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美丽与优雅。诗人以“阿丽”为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女子从起床到着装的全过程。
诗中首先描述了女子在罗帐中的寒气中缓缓起身,随后她轻步走向鸳鸯阁,身上的青丝盘绕在掌心,文犀绣带点缀着她的腰间,金袖与锦衣交织,长裙下垂着玉佩,珠络装饰。女子抬头望向天边的霞光,低头却似乎忽略了周围的一切,仿佛与世隔绝,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诗人通过“世上蛾眉齐闭奁,画里胭脂尽糟粕”的句子,表达了对女子自然美的赞美,认为即使是画师也无法完全捕捉到其真正的美丽。接着,诗人提到自古以来,画女虽能倾城,但已无法与周昉、仇英这样的大师相提并论。他强调了女子内在气质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以及画师在捕捉这种美时所面临的挑战。
最后,诗人以“丽娘不减来季贫,休叱冯生赋轻薄”收尾,既是对女子美丽与优雅的肯定,也是对艺术创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视。他提醒人们,不应仅从表面去评判艺术作品或人的美丽,而应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与精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明代诗人冯武对于女性美以及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充满了对自然美与内在美的深刻感悟。
半尺梧桐当春徙,棕裹细荄封泥滓。
不惮远来乖土宜,孤干横肩八十里。
薶根一月未见生,心焉惊疑怪已矣。
瞥然一见二寸芽,参差嫩绿风吹起。
根气欲充枝欲长,亭亭独立无所倚。
秾艳灼灼移人情,所以看花羡桃李。
我性冷淡宜耽幽,偏于梧桐有独喜。
结子不与凡木同,点缀叶次珠累累。
岂在一叶识秋心,直干疏枝无委靡。
束发慕通达,呫哔二十年。
五谷不能分,安知衣食端。
瓠叶与槐花,所遇良迍邅。
旧业浸以荒,五亩成石田。
贤哉北郭生,丘壑甘栖盘。
戴笠狎风雨,负耒乘云烟。
犯晓腰镰出,斜阳饮犊还。
辍耕古原上,长吟秋树前。
新诗亦已清,岁功良足观。
顾我无所成,壮志徒颓然。
愿为沮与溺,耦耕南亩间。
襄阳大堤水,出自汉中来。
上经麋子国,下达沔阳隈。
合流为江汉,晴川在其涯。
大堤女儿全胜花,中间合沓万人家。
我年少壮曾来此,丧乱经过空叹嗟。
复闻江汉纪南荒,昭丘弓剑徒埋藏。
楚王宫内纤腰女,景屈公家多国良。
只今弥望东流水,莫为江鱼厌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