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琉璃净土旁,帝城今现玉毫光。
因看塔火知生灭,未必高僧舍利藏。
九级琉璃净土旁,帝城今现玉毫光。
因看塔火知生灭,未必高僧舍利藏。
这首诗描绘了报恩寺塔灯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九级琉璃净土旁”,以“九级”象征着佛教中的九品莲花,琉璃则代表了纯净与光明,将报恩寺塔置于琉璃净土之旁,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帝城今现玉毫光”,将报恩寺塔的灯光比作“玉毫光”,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灯光的明亮与珍贵,也暗含着对佛法光辉的赞颂。
“因看塔火知生灭”,这一句通过观察塔灯的闪烁,引申出对世间万物生灭无常的思考。在佛教中,灯火常被视作智慧的象征,而“生灭”则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轮回的无常,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最后,“未必高僧舍利藏”一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塔内所藏之物的猜测,暗示了塔内可能蕴含着高僧的智慧或精神遗产。这句话既是对报恩寺塔神秘性的巧妙描绘,也是对佛法精神的进一步探讨,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报恩寺塔灯的描绘,融合了自然景观、佛教哲学与个人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佛法及宇宙奥秘的深邃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卯君来处,与眉州仙子,依稀同日。
一自前朝龚蔡后,颇觉壶山岑寂。
谁料端平,继居遗补,复有斯人出。
幅巾林下,姓名玉座长忆。
须信谄语尤甘,忠言最苦,橄榄何如蜜。
诸老萧疏星欲晓,留取南都铁壁。
洛社自佳,镜湖虽好,莫问君王乞。
年年岁岁,大家同做真率。
君看郭西景,浑不减孤山。
飞楼突兀百尺,轮奂侈前观。
绝唱新词寡和,堕泪旧碑无恙,往事付惊澜。
不见辽鹤返,惟对水鸥闲。又何必,珠翠盛,管弦欢。
唾壶麈尾潇洒,领客上高寒。
丞相功存宗庙,祭酒义兼家国,世事尚相关。
风月寓意耳,莫作晋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