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星淡流云湿,苍苔露滴莎鸡泣。
久客萧条未授衣,谁家捣练声声急。
嘹呖惊闻过雁低,更堪乌鹊又争栖。
援琴欲鼓清商调,月冷风凄意转迷。
银河星淡流云湿,苍苔露滴莎鸡泣。
久客萧条未授衣,谁家捣练声声急。
嘹呖惊闻过雁低,更堪乌鹊又争栖。
援琴欲鼓清商调,月冷风凄意转迷。
这首明代胡俨的《四时词(其三)》描绘了一幅秋夜的画面。首句“银河星淡流云湿”写出了秋夜银河稀疏,云雾湿润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苍苔露滴莎鸡泣”通过莎鸡(一种秋夜鸣虫)的叫声,暗示了时光流转,夜深人静。
“久客萧条未授衣”表达了诗人作为游子,身处异乡,心境孤寂,还未收到家人的寒衣,流露出思乡之情。“谁家捣练声声急”借捣衣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寥和对家乡的思念。后两句“嘹呖惊闻过雁低,更堪乌鹊又争栖”,通过大雁低飞和乌鹊纷飞,寓言季节变换,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漂泊之感。
最后,“援琴欲鼓清商调,月冷风凄意转迷”描绘了诗人抚琴自娱,试图以音乐排遣愁绪,但面对冷月凄风,反而更加迷茫,情绪深沉。整首诗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风枝霁色。胜临流万点,吹开羌笛。
日暮何人,翠袖凌霜一枝摘。
写出疏香冷韵,谁得似、琅嬛仙笔。
感昨日、团扇题诗,寄我伴吟席。南国。夜月寂。
记庾岭五湖,千树堆积。
昔游最忆,卅载相思梦魂隔。
爱此冰纨小影,竹叶撼、一窗晴碧。
剩点检红箫谱,旧词证得。
君不见,鲲鹏变化几千里,顷刻抟风任迁徙。
朝游溟渤夕天池,大人豹变亦如此。
毗舍耶外婆娑洋,指南针指向南航。
大地旧闻称富媪,新洲今已号仙乡。
土壤膏腴民力裕,犹认郑和栖泊处。
舳舻远接太平洋,物产近凌西印度。
百年政教属西欧,眼见东邻势力侔。
不特蛮酋齐屈膝,行看骄子亦低头。
廿纪移民新政策,共道南进尤宜北。
已敷文教暨南邦,又树声威震南国。
况闻启土辟山河,大半闽峤越隽多。
此去同文更同种,信知地利兼人和。
我歌南风送君去,一篇权作南征赋。
他时返棹得南琛,翠羽明珠不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