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
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
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
岂同闲燕雀,唯解占雕梁。
爪利嘴还刚,残阳啄更忙。
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
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
岂同闲燕雀,唯解占雕梁。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啄木鸟的形象,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它的特点。"爪利嘴还刚"写出了啄木鸟锐利的爪子和坚硬的喙,"残阳啄更忙"则刻画了它在傍晚时分忙碌觅食的场景。接下来的两句"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通过"蠹"字暗示了啄木鸟以蛀虫为食,即使肚子空虚也不在意,表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生存态度。
"形小过槐陌,声高近草堂"进一步描绘了啄木鸟小巧的身形穿梭于槐树间,而其鸣叫声却能穿透草堂,显示出其独特的声音力量。最后两句"岂同闲燕雀,唯解占雕梁",将啄木鸟与悠闲的燕雀对比,强调了啄木鸟并非只为享乐,而是辛勤工作,选择栖息在高处的雕梁,寓意着勤奋与志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啄木鸟的刻画,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勤劳、坚韧品质的赞美。
颓然兀兀复腾腾,万事惟除死未曾。
无奈喜欢闲弄水,不胜顽健远寻僧。
唤船野岸横斜渡,问路云山曲折登。
却笑吾儿多事在,夜分未灭读书灯。
月生东山口,宿鸟惊相呼。
我起立苍茫,怳在白玉壶。
饥鹘掠危巢,大鱼跃平湖。
作意赋新诗,佳夕不可孤。
晨起开门雪满簪,东岗一径得幽寻。
断云残雨岁华晚,丹实碧花秋意深。
林下已悲身老病,人间犹与俗浮沉。
床头小瓮今朝熟,又唤邻翁共浅斟。
射的山前雨垫巾,篱边初见一枝新。
照溪尽洗骄春意,倚竹真成绝代人。
餐玉元知非火食,化衣应笑走京尘。
即今画史无名手,试把清诗当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