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不如双鸳鸯,妾不如双翡翠。
妾与春光最有情,可奈春光独无意。
桃花笑春春欲去,柳条挽春春不住。
妾貌巳作辞林花,妾心已作沾泥絮。
妾不如双鸳鸯,妾不如双翡翠。
妾与春光最有情,可奈春光独无意。
桃花笑春春欲去,柳条挽春春不住。
妾貌巳作辞林花,妾心已作沾泥絮。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深深眷恋与无奈。诗人将自己比作“双鸳鸯”、“双翡翠”,以及“林花”和“泥絮”,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春光中的地位与命运。通过桃花的微笑与春光的离去、柳条的挽留与春光的不驻足,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展现了春光的无情与自己的深情。
“妾不如双鸳鸯,妾不如双翡翠。”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强调了自己与美好事物的差距,隐含着对自己处境的哀叹。接着,“妾与春光最有情,可奈春光独无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矛盾,春光虽美,却对人无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桃花笑春春欲去,柳条挽春春不住。”桃花的笑与春光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桃花的短暂欢笑反衬出春光的匆匆流逝;柳条的挽留则象征着诗人对春光的不舍与挽留,但最终春光还是无法停留。最后,“妾貌巳作辞林花,妾心已作沾泥絮。”以“林花”和“泥絮”自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如同春花般短暂美丽,又如泥絮般随风飘散的命运,充满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生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愁。
在昔金池藏,远自朝鲜来。
钵中黄松实,散向庵前裁。
迨今几百年,已出白云堆。
莹润孔翠质,夭矫苍龙媒。
五岐媚夭葩,繁日半山开。
秋风黄莆拆,玉粒谢徂徕。
我语九华人,为我乞条枚。
还令古师意,长对清冷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