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次李辰甫所寄三首·其一》
《酬次李辰甫所寄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吴说   形式: 七言律诗

近知尽室入烟霞,儿女甘贫惯食鲑。

方外何人差可友,岁阑底处定为家。

江城潮盛漫秋卤,驿道风高捲霁沙。

子拾堕樵归未得,能无借地种桃花。

(0)
注释
尽室:全家人都。
烟霞:指山水美景或隐居生活。
鲑:鲑鱼,一种淡水鱼。
方外:超脱世俗的地方。
何人:指某个人。
岁阑:年终。
底处:何处。
江城:江边的城市。
潮盛:潮水汹涌。
漫秋卤:满是秋天的咸水。
拾堕樵:捡拾柴火。
归未得:还没回家。
借地:找个地方。
种桃花:种植桃花。
翻译
最近得知全家人都隐居在烟霞之中,孩子们甘于贫困,常吃鲑鱼。
在这超脱尘世的地方,有谁可以成为朋友?年终将近,何处将是我们的归宿?
江城的潮水在秋天格外汹涌,路上的风大得卷起晴天的沙粒。
你在捡柴回家的路上,还没能完成,是否能找个地方借地种下桃花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充满了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向往。开篇“近知尽室入烟霞”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愿望。而“儿女甘贫惯食鲑”则展示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求,乐于简单生活的情操。

接下来的“方外何人差可友,岁阑底处定为家”透露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他们希望找到能够相互理解和依靠的人,并在彼此中找到了家的温暖。

“江城潮盛漫秋卤,驿道风高捲霁沙”则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其中“江城潮盛”表现了自然界的壮丽,而“驿道风高捲霁沙”则给人一种萧瑟孤寂的感觉。这样的对比强化了诗中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最后,“子拾堕樵归未得,能无借地种桃花”表现了一种不甘心境、渴望自由的精神状态。即便是在艰难的劳作中,也不忘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以“种桃花”作为希望和美丽生活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这种生活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又不失个人追求和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作者介绍

吴说
朝代:宋

钱塘人,字傅朋,号练塘。吴师礼子。高宗绍兴中尝知信州。工书,尤善杂书游丝书,所题扁额碑铭,均极佳,时人甚重其字,高宗亦极称赞之。
猜你喜欢

山水友馀辞.黄头儿

山鲍老,甘受嘲,山婆婆,惜得骄。

■子来解腕,大头来间交。

黄头儿,黄头儿,白黄头儿有老时,鸦线靴头相伴飞。

(0)

宿石溪寺

落日寒山里,荒烟野寺中。

僧垣水衣白,佛座藓花红。

舍后蜂糖熟,门前雁米丰。

夜长难早睡,拥被听松风。

(0)

游元著作江天莫雪图赠朱元礼要余赋

舣舟洞庭三日雪,一梦十年今白发。

君家此图忽堕前,便拟寒流泛秋叶。

玉花淅淅纷长空,征鸿不度天无风。

批岩暗水咽哀玉,并溪古木僵寒铜。

李成不生郭熙死,问君今世谁能此。

群儿丹铅较形似,我识此翁非画史。

坐来正复腼我颜,试问倦鸟何时还。

少文已老尘埃间,从翁乞我松陵山。

(0)

和吴升之岩桂

一笑姮娥不问金,诗人未见已披襟。

秋来想动蟾宫兴,敢向风前彻夜吟。

(0)

田家叹·其二

山前雨脚如麻下,田里水头犹屋高。

祇恐无秧可重插,农夫相视敢辞劳。

(0)

和万舍人分惠鲎鱼·其二

怪形未免遭支解,香甲还应即鼎烹。

便与庚桑登俎豆,何如郭索自泥行。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