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丁晋公故第东池上作》
《丁晋公故第东池上作》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薛县高台已半倾,碧波遗甃自盈盈。

池蛙不辨兴亡意,犹学当年鼓吹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īngjìngōngdōngchíshàngzuò
sòng / sòngxiáng

xuēxiàngāotáibànqīngzhòuyíngyíng

chíbiànxīngwángyóuxuédāngniánchuīshēng

注释
薛县:古代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高台:古代建筑物,可能是亭台或者观景台。
半倾:倾斜了一半,形容建筑物的破败。
碧波:清澈的绿色池水。
遗甃:废弃的砌石,古时用于建筑的石材。
盈盈:形容水满的样子。
池蛙:池塘里的青蛙。
不辨:分辨不出。
兴亡:兴盛和衰亡,这里指历史变迁。
意:意图,这里指青蛙是否能理解兴亡之意。
鼓吹声:古代乐队演奏的声音,这里比喻历史的乐章。
翻译
薛县的高台已经倾斜了一半,
青翠的池水依旧满溢着古老的砌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历史沧桑的意境。开篇“薛县高台已半倾”一句,通过对废墟的描写,传达了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主题。接着“碧波遗甃自盈盈”则是对池水的描绘,水面上可能漂浮着过去建筑的残骸,既表现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消逝。

下两句“池蛙不辨兴亡意,犹学当年鼓吹声”则引入了生灵与历史之间的对比。蛙儿在池中叫唤,不懂得世事的更迭,只是本能地模仿着过去战争中的鼓角之声。这既反映出自然界对于历史变迁的无知,也暗示了历史的循环往复。

整首诗通过对高台倾颓、池水遗迹和蛙鸣的声音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和哲理。诗人似乎在借此景象,反思着时间的力量,以及生命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常与无知。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春尽书怀

官閒日日赋閒居,芳草年年伴草庐。

蓂叶不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虚簪画省郎官笔,未就名山太史书。

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不教锄。

(0)

介翁见示诞孙志喜之作次韵三首·其二

再世悬弧添丽藻,九重赐果助新欢。

昴精遥应中台位,德聚俄占太史官。

手和酒醴情偏渥,天与麒麟福最完。

英物不须啼自识,高门只在帝京看。

(0)

送严节推

佐郡声名久,辞家道路难。

那堪今日去,犹是昔年官。

旌节先春度,爰书入夜看。

君平能自卜,留滞不须叹。

(0)

桥隐郭翁墓于宠泉之濑源逖怀往哲诗以吊之

平林澹寒烟,重台閟玄宅。

眷言怀高人,千秋晦贞魄。

翁昔希陆沈,雅尚俪泉石。

义训良自严,嘉祥著清白。

芝兰盈我阶,青紫看成列。

瞻彼少微星,一朝光景蚀。

河清木已拱,山空桂华寂。

老成久徂谢,耿耿悲遗则。

(0)

西林八景·其七郭公神异

赫赫威名羡郭公,金身随处显灵聪。

不教轻侠多生慢,祗为雷霆一击功。

白简朱楹惊魍魉,绯袍碧殿吐霓虹。

只因神武多徵应,伏腊黔黎拜祷同。

(0)

答石城奉常六十自述之作四首·其三

盈虚久向樽罍失,来往兼于杖履轻。

白傅自耽香社好,王丞况筑辋川成。

身辞北阙朋游少,家傍南山语笑清。

见说餐霞曾受诀,夙心元与赤松盟。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