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王三,你因缘害风,心下何处。
怡颜独哂,为死生生死,最分明据。转令神性悟。
更慵羡、我夸五裤。
愈觉清凉地,皮毛无用,那更忆丝絮。
浑身要显之时,这巾衫青白,总是麻布。
葫芦贮药,又腋袋经文,拯救人苦。
竹携常杖柱,侍自在、逍遥钟吕。道余归去路。
烟霞侣。
自问王三,你因缘害风,心下何处。
怡颜独哂,为死生生死,最分明据。转令神性悟。
更慵羡、我夸五裤。
愈觉清凉地,皮毛无用,那更忆丝絮。
浑身要显之时,这巾衫青白,总是麻布。
葫芦贮药,又腋袋经文,拯救人苦。
竹携常杖柱,侍自在、逍遥钟吕。道余归去路。
烟霞侣。
这首元代王哲的《月中仙·自咏》是一首表达个人修行与超脱世俗的禅意之作。诗人以自我问答的形式,揭示了对生死轮回的深刻理解。"自问王三,你因缘害风",诗人以“王三”自比,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心境,认为是因缘际会带来的风尘劳顿。
"怡颜独哂,为死生生死,最分明据",诗人笑对生死,认为生死之事明了无疑,表现出豁达洒脱的态度。接下来,诗人进一步强调内心的觉悟,不再羡慕世俗的荣华富贵,"转令神性悟",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解脱。
"愈觉清凉地,皮毛无用,那更忆丝絮",诗人认为物质欲望不再重要,心灵的清凉胜过一切外在的奢华。"浑身要显之时",他穿着简朴的麻布衣衫,象征着内心的纯净。
"葫芦贮药,又腋袋经文,拯救人苦",诗人以医者或传道者的形象出现,用智慧和慈悲来解除人们的苦难。"竹携常杖柱,侍自在、逍遥钟吕",描绘出一个悠然自得、随性自在的形象,仿佛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道余归去路。烟霞侣",希望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山水之间过着神仙般的生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禅修境界。
残月幽辉,宿昔见之,岂其梦耶。
任寒堆一枕,钿珠零落,尘萦半榻,筝柱欹斜。
妾命如斯,郎行何许,裙扇留题满狭邪。
鳞鸿便,莫双栖正稳,忘了天涯。也应游倦思家。
料不抵,孤眠人叹嗟。
向旧青绫底,频偎煖鸭,小红阑曲,遍数昏鸦。
雪压霜欺,别来真个,瘦尽中庭萼绿华。
谁传语,道春风多厉,强饭为佳。
笑指梁鸿妇。记当初、伯通庑下,缟衣相守。
椎髻短装君似昔,怪我年来老丑。
肯辜负、绯桃秾柳。
何物清寒堪似我,与梅花、作对差能否。
人唤作、孤山叟。须栽三百罗前后。
舞春风、漫空飞雪,暗香堆袖。
待得花开梅子熟,换取东邻美酒。
拼再倒、田家瓦缶。
白眼乾坤多少大,尽蜗头、冠盖相趋走。
君隐矣,吾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