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谁唱竹枝歌,声绕江风起白波。
古渡春来潮正急,停舟估客意如何。
月明谁唱竹枝歌,声绕江风起白波。
古渡春来潮正急,停舟估客意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下江边的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诗人以“月明谁唱竹枝歌”开篇,仿佛在问世间是否有人能在这明亮的月光下,轻吟那古老的竹枝曲,歌声随江风飘荡,激起层层白波。这种情境既带有淡淡的诗意美,又蕴含着一丝孤独与深沉。
接着,“声绕江风起白波”,生动地展现了声音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月光下的江面因歌声而泛起涟漪,形成一片片白波,形象地表现了音乐与自然的共鸣。
“古渡春来潮正急”,转而描绘出一幅春日渡口繁忙的景象,春风吹拂,江潮汹涌,渡口处船只往来不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潮正急”不仅指自然界的潮水,也暗喻着人生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
最后,“停舟估客意如何”,将视角转向那些在渡口停留的商人,他们或许正思考着旅途中的得失,或是对未来充满期待。这一句通过商人的内心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情感层次,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时间之间的微妙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江边夜景,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时间流转的独特感悟。
遥夜不成寐,披襟坐前扉。
凉月下庭砌,北风吹罗帏。
花阴纷倚薄,潭影相含辉。
人幽境逾寂,心定无是非。
有衣聊自著,有笔聊自挥。
顾影即为伴,閒吟亦疗饥。
疏慵存我拙,傲慢任人诽。
失足良可悯,坚志谁能违。
盈满易倾覆,荣枯同所归。
迟明园径熟,浥露摘芳薇。
端居寡物役,遥夜屏纷虑。
罢琴坐西轩,朗月出高树。
念我同生亲,迢遥隔云路。
谁禁慕远怀,偏与清景遇。
关山无穷极,沧波安可渡。
喜接良书音,春风三月暮。
离思落花前,纷纷已无数。
瞥眼又残秋,芳草委繁露。
寒蛩床下鸣,鸿雁云端度。
良会岂无期,岁月不肯驻。
俯仰何所言,恍然伤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