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舫长河过广源,石桥饮练锁溪园。
风漪春水文章丽,神绣应成天女孙。
进舫长河过广源,石桥饮练锁溪园。
风漪春水文章丽,神绣应成天女孙。
这首诗描绘了绣漪桥畔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首句“进舫长河过广源”,开篇即以“进舫”二字,生动地描绘了乘船进入广阔河流的情景,暗示着旅程的开始和探索的氛围。接着,“石桥饮练锁溪园”一句,通过“石桥”、“饮练”(可能指清澈的流水)和“锁溪园”(锁住溪边的园林),构建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生机的画面,石桥如同一道屏障,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引人步入一个宁静的自然世界。
“风漪春水文章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美丽与生机。春风轻拂,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犹如一篇优美的文章,展现出春水的灵动与色彩斑斓。这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活力的颂扬。
最后一句“神绣应成天女孙”则充满了浪漫与想象。诗人似乎在说,这样的美景仿佛是天女织就的锦绣,成为了人间的瑰宝。这里的“天女孙”可能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与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绣漪桥畔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幽雅致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高度融合与追求。
迢迢渰水上,有亭曰寒光。
水天散鸥鹭,四望山苍苍。
向来于湖翁,诗词题屋枋。
几思一遨游,岁月飞羽忙。
闻有白龙寺,石塔标铁梁。
老僧颇能吟,年来曾游方。
须乘未归前,秋晴呼野航。
驲骑中宵至,圜扉彻晓空。
天恩何旷荡,春意亦冲融。
灯火千家市,弦歌一亩宫。
明知和气聚,瑞雪舞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