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仿佛御炉香,玉笛声声出建章。
惟有西宫怨明月,非秋月影已凄凉。
夜深仿佛御炉香,玉笛声声出建章。
惟有西宫怨明月,非秋月影已凄凉。
这首《宫词》由明代诗人廖衷赤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宫廷中的凄美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渲染,展现了深宫内的孤独与哀怨。
首句“夜深仿佛御炉香”,以“夜深”点明时间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御炉香”则暗示了皇宫内特有的庄严与神圣,香气缭绕,仿佛能抚平一切尘世的喧嚣,却也更加凸显了深宫的孤寂。
次句“玉笛声声出建章”,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通过“玉笛”的清脆之声,进一步强化了宫廷的华贵与高雅。建章,这里指宫殿,玉笛声声,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
第三句“惟有西宫怨明月”,笔锋一转,将视角聚焦于西宫,点明了诗的主题——怨。明月之下,西宫的怨情尤为明显,月光洒落,更添了几分凄凉。这里的“明月”不仅象征着光明与希望,同时也映照出了深宫内部的阴暗与压抑,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非秋月影已凄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凄凉感。即使不是秋天,月影也已显露出凄凉之态。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月影的形态,更蕴含了诗人对深宫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与同情。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便是自然界的美好,也无法掩盖内心的悲凉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孤独的宫廷世界,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为其中的人物命运感到唏嘘。
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玉琚玉佩軝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
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
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落日去渔舟。
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
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
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
回首洪崖西畔,随分生涯可老,卒岁不知愁。
做个终焉计,谁羡五湖游。
画栋珠帘,临无地、沧波万顷。
云尽敛、西山横翠,半江沈影。
斜日明边回白鸟,晚烟深处迷渔艇。
听棹歌、游女采莲归,声相应。
愁似织,人谁省。
情纵在,欢难更。
满身香犹是,旧时荀令。
宦海归来尘扑帽,酒徒散尽霜侵鬓。
最愁处、独立咏苍茫,西风劲。
麦陇黄轻,桑畴绿暗,野桥新碧泱泱。
怕春归去,莺语燕飞忙。
风定闲花自落,穿幽径、拾蕊寻香。
曾来处,孤云翠壁,依旧挂斜阳。
客愁,知几许,唯思径醉,谁与持觞。
料文君衣带,为我偷长。
苦忆新晴昼永,闲相伴、刺绣明窗。
何时得,西风夜雨,枕簟共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