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
寥落幽人寓止。借僧园、缭云萦水。
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
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语,且须同醉。
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
寥落幽人寓止。借僧园、缭云萦水。
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
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语,且须同醉。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宴之乐的诗篇。诗人以清新淑气的春初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享受和珍惜。"赏心最乐惟修禊"一句,修禊即是古代春季的一种祭礼,也指饮宴之事,诗人以此强调这种愉悦的心情。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三句,则具体描绘了宴席的情景。兰亭是聚会的地点,而序饮、泛觞流咏则展示了一场文人雅集的温馨与和谐。这里的“萧然”一词,用以形容春风中花香草绿之声,既写出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适意的感觉。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三句,是对友人的赞誉。旧弼宗英可能指的是某位有学问、德行的人物,而“文章贤牧”则形容其文采斐然,有如牧羊之稳健。这几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朋友的尊重和敬仰。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四句,转而描绘了一场寻访春色的行程。碧山深处,是自然之美的象征,而“寻花问柳”则是对春天中万物复苏的探究和期待。“有佳气”指的是春日里清新的空气,“随旌旆”则形容这份佳气伴随着诗人的行迹。
"寥落幽人寓止。借僧园、缭云萦水"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寻觅中偶遇一处僧院,并以此为暂时的栖身之所。这里的“寥落”形容了孤独和清高,而“幽人”则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接着的"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三句,是诗人在僧园中的活动。这里表现出了诗人的闲情逸致,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陶醉和敬畏。"渊明"是对古代哲学家庄子的尊称,这里用以形容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最后的"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三句,则表达了对于这份美好时光不愿离去的情感。诗人在美景中享受到了岁月带来的成熟和从容,而“欲留何计”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
全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春日游宴的喜悦,以及对于朋友、自然和生命美好的感悟。
来鸿又去燕。
看罢江潮收画扇。
湖曲雕阑倚倦。
正船过西陵,快篙如箭。
凌波不见。
但陌花、遗曲凄怨。
孤山路,晚蒲病柳,淡绿锁深院。
谁恨。
五云深处宫殿。
记旧日、曾游翠辇。
青红如写便面。
下鹄池荒,放鹤人远。
粉墙随岸转。
漏碧瓦、残阳一线。
蓬莱梦,人间那信,坐看海涛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