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云下平田,层峦紫光凝。
疏钟息万籁,晴湖净奁冰。
倦翮戢已栖,游云澹相承。
吹箫者谁子,空林起孤灯。
感彼金谷人,怪石樛寒藤。
壮意耻未没,水涌风凭陵。
亭亭玉浮图,百幻随废兴。
振衣视天末,黯澹银河升。
朝曛讵异境,气寂念始澄。
赤云下平田,层峦紫光凝。
疏钟息万籁,晴湖净奁冰。
倦翮戢已栖,游云澹相承。
吹箫者谁子,空林起孤灯。
感彼金谷人,怪石樛寒藤。
壮意耻未没,水涌风凭陵。
亭亭玉浮图,百幻随废兴。
振衣视天末,黯澹银河升。
朝曛讵异境,气寂念始澄。
此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诗人独自站在夕佳亭上所见之景。首句“赤云下平田,层峦紫光凝”以红云与紫色山峦交织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接着,“疏钟息万籁,晴湖净奁冰”描绘了钟声悠扬,万物归于寂静,晴朗湖面如同镜面般清澈的景象。
“倦翮戢已栖,游云澹相承”则通过倦鸟归巢和淡云相随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接下来,“吹箫者谁子,空林起孤灯”一句,借吹箫之人和空林中孤独的灯火,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感彼金谷人,怪石樛寒藤”转而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以及自然景观中的怪石与寒藤,寓意深刻,引人深思。最后,“壮意耻未没,水涌风凭陵”表达了诗人虽有壮志,但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自由的决心。
“亭亭玉浮图,百幻随废兴”描绘了亭台楼阁在时间流转中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而“振衣视天末,黯澹银河升”则展现了诗人抬头望向天边,银河渐渐升起的壮丽景象,寓意着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向往。
“朝曛讵异境,气寂念始澄”则是对一天结束时,内心逐渐平静的感悟,暗示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宁静才是永恒的主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老逢佳节强跻攀,兴绕东篱愧未还。
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
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班。
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
万丈光芒笔有神,两眉犹带旧酸辛。
残杯不复随肥马,剩馥端能丐后人。
夔子江头吟处景,杜鹃声里拜时身。
敬瞻遗像观诗史,一酹云安曲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