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逢佳节强跻攀,兴绕东篱愧未还。
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
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班。
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
老逢佳节强跻攀,兴绕东篱愧未还。
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
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班。
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十朋在重阳节时登临卧龙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自然的美景。首句“老逢佳节强跻攀”,点明了诗人虽年岁已高,但仍兴致勃勃地登山,体现了他对节日的重视和对自然的喜爱。接着“兴绕东篱愧未还”一句,以东篱比喻家中的温馨,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未能尽兴归家的遗憾。
“与客携壶登缥缈,寻僧对榻卧幽闲”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山饮酒,又与僧人相对而坐,享受宁静的时光,展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接下来的“白盐照日一峰古,乌帽吹风双鬓班”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述了山峰在阳光下的古老风貌和诗人两鬓斑白的形象,既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最后,“坐上无非孟嘉辈,卧龙山却胜龙山”一句,将诗人自己比作古代名士孟嘉,并且强调卧龙山的景色之美超过了传说中的龙山,不仅表达了对自身才情的自信,也体现了对眼前景致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虾须初揭。正社日停针,窗风鸣铁。
懒自梳妆,乱挽鬟儿非滑。
追想昨宵瞥见,有多少、动情谁说。
枉在屏风背后,立歪罗袜。听玉人言去苦难泄。
任树上黄莺叹离别。强欲排余恨,反寸肠悲裂。
试使侍儿挽住,想未离、画桥东折。
传道行踪已远,但垂杨烟结。
东风卷帘幕,时物又新奇。
桃花院落,小桥流水柳依依。
正是清明天气,茅草池塘鲜丽,何处不相宜。
紫燕添新垒,小雨洒芳菲。老生涯,沽酒杖,钓鱼矶。
江湖一样,几声鸥鹭夕阳微。
百岁光阴石火,万叠云山烟锁,回首顿忘机。
蝶梦松窗下,高卧碧云溪。
长安千古帝王城,镇选词臣自圣情。
三字带来天上贵,双旌拥出世间荣。
朱衣尚列神仙步,红药宜吟雅正声。
预想前春游赏处,九龙池上百花明。
深严相府绝纤埃,宴会寻常召不才。
孙閤有歌凝翠黛,召棠无讼锁青苔。
凤池即看三回入,蜗舍曾蒙数度来。
仍赐雅章惭继和,朱门将献又徘徊。
离丛并长对禅扃,乍见翻疑是一茎。
我恨与师居隔郭,他生愿似此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