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时读书乐·其一》
《四时读书乐·其一》全文
宋 / 翁森   形式: 古风

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0)
注释
山光:明亮的山色。
照:照射。
槛:栏杆。
绕:环绕。
廊:走廊。
舞雩:古代祭天求雨的地方。
归咏:归来后吟唱。
春风香:带有春意的芳香。
好鸟:美丽的鸟儿。
枝头:树枝上。
落花:凋落的花瓣。
文章:这里指自然景色如诗如画。
蹉跎:虚度光阴。
韶光:美好的时光。
唯有:只有。
读书好:读书是最好的。
读书之乐:读书的乐趣。
绿满:绿色充满。
窗前:窗户前面。
草不除:草没有被铲除,表示生机勃勃。
翻译
山光映照栏杆,流水环绕回廊,舞雩归来,春风中吟唱着美妙的诗篇。
树上的好鸟如同朋友,落花漂浮水面,仿佛都是大自然的诗篇。
岁月匆匆,不要让美好的时光流逝,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就是读书。
读书的乐趣究竟如何形容?绿意盎然的窗外,青草茂盛,无需修剪。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森的《四时读书乐(其一)》,描绘了四季读书的乐趣。首句“山光照槛水绕廊”展现了静谧而清幽的读书环境,山光与流水相映,暗示着读书人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舞雩归咏春风香”描绘了春日读书后的轻松愉悦,仿佛连春风都带着书卷的香气。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鸟儿和落花比作读书的乐趣,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认为自然万物都可以成为读书的灵感来源。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强调了珍惜时光,认为读书是最美好的消磨时光的方式,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最后,“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以景结情,通过绿意盎然的窗外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读书带来的乐趣,即使窗外青草茂盛也不忍心除去,因为那正是读书带来的宁静与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读书的乐趣,寓教于乐,富有哲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读书的崇尚和对生活的热爱。

作者介绍
翁森

翁森
朝代:宋

台州仙居人,字秀卿,号一瓢。宋亡,隐居教授,取朱熹白鹿洞学规以为训,从学者甚众。有《一瓢集》。
猜你喜欢

题王嘉主簿母夫人李氏墓铭后

蚤岁传贞节,名家出令仪。

萱堂宜享寿,蒿里忽成悲。

子哭雷鸣夜,人看露降时。

西亭墓前树,争为护新枝。

(0)

题画鱼

水蘋多处着游鱼,不应人间罟网须。

莫道市朝无吏隐,试看堂壁有江湖。

(0)

题松鹤轩·其一

阶下苍松立,阶前白鹤行。

轩中何所有,终日此双清。

(0)

次韵送潘水部归金陵

腹藏珠玉不为贫,神武挂冠今六旬。

廊庙于人原有分,溪山何处不容身。

钓鱼每傍秦淮月,走马常寻钟阜春。

料得他时相忆处,梦魂半在汝川滨。

(0)

万竿烟雨图为广德葛清修赋

葛生家世居桐川,开园种竹临平田。

时时酒后发豪兴,凉风疏月落诗篇。

今年见我容台署,手执纨素三尺许。

上有潇湘竹万竿,一半模糊带烟雨。

初疑南国荆山寒,卞和入楚犹未还。

至宝一时收不尽,遗此满地青琅玕。

又疑西土瑶台夕,秦女吹箫还似昔。

凤凰不肯傍人飞,参差乱展云间翼。

画竹何如种竹真,与可去后谁传神。

偶披图画识高赏,飒飒寒气生衣巾。

皇都六月日如灼,金铁欲流石欲铄。

愿言与子归桐川,同向竹林置双脚。

(0)

小饮承天寺为沈启南题林和靖二帖上有谢安抚印记

咸平处士骨已稿,尺素谁传双鲤鱼。

宝藏尚有安抚印,遗藁元无封禅书。

人清并遣乌亦好,字劲宛得梅之馀。

东风古寺拭卷目,想像西湖云水居。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