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大士座,寘向山之阿。
因以象名坞,猛气狎烟萝。
坞上经挂衲,无雨云自多。
我来探灵迹,或恐是龙窝。
谁将大士座,寘向山之阿。
因以象名坞,猛气狎烟萝。
坞上经挂衲,无雨云自多。
我来探灵迹,或恐是龙窝。
这首诗描绘了涌泉寺内一处名为“象坞”的景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佛教文化的和谐共融。
首句“谁将大士座,寘向山之阿”以设问开篇,仿佛在询问谁将佛座安置于山的幽深处,引人遐想。接着“因以象名坞,猛气狎烟萝”两句,点明了“象坞”的命名由来,同时以“猛气狎烟萝”描绘出一种既有力量又亲近自然的氛围,形象生动。
“坞上经挂衲,无雨云自多”进一步展示了“象坞”的独特之处——山坞之上,僧侣们悬挂着经书,即使没有下雨,云雾也自生自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环境。最后,“我来探灵迹,或恐是龙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处景致的探索与好奇,同时也暗示了此处可能蕴含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秘密,让人不禁联想到佛教中的龙宫或神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象坞”这一景致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融入了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给人以心灵上的触动和思考。
梅花本白今乃红,造化变幻何其工。
为嫌铅粉妒清绝,胭脂抺额肌骨融。
东风树头春拍拍,别是江南一标格。
冶容未必苟随时,自有心肠同铁石。
我家住近西子湖,旧与此君相友于。
渔村烟月僧堂雪,至今诗句怀林逋。
别来廿载金台下,往往人家见图画。
遮莫相逢面发赪,愧我素衣今已化。
此日南宫静不諠,高情脉脉两无言。
玉壶新赐金茎露,醉爱一庭春色繁。
昭代崇儒教,于焉敕宪臣。
斯文资振作,吾道属经纶。
肃政推乌府,清光觐紫宸。
暌违当此日,良晤卜初旬。
握手情无限,同年意更亲。
槐阴燕市上,草色潞河滨。
去去巡南甸,悬悬仰北辰。
明当膺峻擢,人物荷陶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