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矗霄汉,缭绕白云生。
露径绿苔老,秋林红叶明。
凭高肆遐瞩,山水互回萦。
终南亘太华,浐灞通渭泾。
三川何逶迤,千里犹掌平。
秦中百万家,俯视犹列星。
缅维天宝中,兹山擅佳名。
复道岁游幸,栖阁高峥嵘。
秋风起朝元,温泉出华清。
如何乐未终,胡尘集咸京。
一从西幸蜀,无复来霓旌。
繁华竟何在,但见山青青。
宴安古所戒,后世在当惩。
我来重登览,触景感废兴。
临文动悲诧,不尽千古情。
骊山矗霄汉,缭绕白云生。
露径绿苔老,秋林红叶明。
凭高肆遐瞩,山水互回萦。
终南亘太华,浐灞通渭泾。
三川何逶迤,千里犹掌平。
秦中百万家,俯视犹列星。
缅维天宝中,兹山擅佳名。
复道岁游幸,栖阁高峥嵘。
秋风起朝元,温泉出华清。
如何乐未终,胡尘集咸京。
一从西幸蜀,无复来霓旌。
繁华竟何在,但见山青青。
宴安古所戒,后世在当惩。
我来重登览,触景感废兴。
临文动悲诧,不尽千古情。
这首《登骊山有感》由明代诗人陈琏创作,通过对骊山的描绘与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反思与人文关怀。
首先,诗中的“骊山矗霄汉,缭绕白云生”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骊山的雄伟壮观,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相接,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之美。接着,“露径绿苔老,秋林红叶明”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季节更迭下的骊山景色,绿苔与红叶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富有生机。
“凭高肆遐瞩,山水互回萦。终南亘太华,浐灞通渭泾”几句,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四周,将骊山与周围的山水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辽阔的视野和深远的空间感。同时,通过“终南亘太华,浐灞通渭泾”的描述,勾勒出一幅连绵不绝、水系纵横的地理画卷。
“三川何逶迤,千里犹掌平”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骊山置于更为宏大的地理背景之中,强调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而“秦中百万家,俯视犹列星”则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骊山周边人口众多、繁荣景象,如同繁星点点,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缅维天宝中,兹山擅佳名。复道岁游幸,栖阁高峥嵘”几句,诗人回顾历史,提到唐代天宝年间,骊山因温泉而享有盛名,成为帝王巡游的胜地。然而,“秋风起朝元,温泉出华清”之后,却发生了“如何乐未终,胡尘集咸京”的转折,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兴衰。
“一从西幸蜀,无复来霓旌。繁华竟何在,但见山青青”表达了对过去盛世不再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永恒不变的赞美。最后,“宴安古所戒,后世在当惩。我来重登览,触景感废兴。临文动悲诧,不尽千古情”则是诗人面对骊山美景时的深思与感悟,提醒人们应警惕安逸带来的危险,并对历史的兴衰更替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南中异木金刚钻,命名比附随俗唤。
棱脊森森耐岁寒,青枝不叶撑孤干。
岩壑千年根茎枯,中有香魂缕缕贯。
剔鳞铲甲真精见,重重碎锦融成片。
古色莹然琥珀纹,丹膏比拟青铜炼。
入流瞥见宝珠沉,经火始信梧桐爨。
夜深试爇博山炉,兰蕙不芳迷迭贱。
妙品兼宜佐调元,芝图术序同褒赞。
天生异材肯自炫,穷荒樗散谁流盼。
山精木魅常护持,瘴雨蛮烟久镕锻。
由来体性具深沉,讵谁气味堪赏玩。
君不见,泰岳松,上施神农藟,下凝尧时髓。
千载结苓腴,中有神灵诡。
金刚义取百炼精,盘根错节老气横。
人生百年同草木,陈枝瘣植等无名。
岂知草木具有情,灵兮寿兮葆性贞。
人世显藏不足道,馨香可以荐神明。
山川鬼神终将玉汝成。
《金刚钻沉香歌》【清·牛焘】南中异木金刚钻,命名比附随俗唤。棱脊森森耐岁寒,青枝不叶撑孤干。岩壑千年根茎枯,中有香魂缕缕贯。剔鳞铲甲真精见,重重碎锦融成片。古色莹然琥珀纹,丹膏比拟青铜炼。入流瞥见宝珠沉,经火始信梧桐爨。夜深试爇博山炉,兰蕙不芳迷迭贱。妙品兼宜佐调元,芝图术序同褒赞。天生异材肯自炫,穷荒樗散谁流盼。山精木魅常护持,瘴雨蛮烟久镕锻。由来体性具深沉,讵谁气味堪赏玩。君不见,泰岳松,上施神农藟,下凝尧时髓。千载结苓腴,中有神灵诡。金刚义取百炼精,盘根错节老气横。人生百年同草木,陈枝瘣植等无名。岂知草木具有情,灵兮寿兮葆性贞。人世显藏不足道,馨香可以荐神明。山川鬼神终将玉汝成。
https://shici.929r.com/shici/c3FuN1gy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