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心如水梦如潮,若有人兮揭帐招。
惨碧灯花笼鬼眼,比红诗草枕牛腰。
沉沉院落三声漏,细细天风一派箫。
鬓影钗光看不准,片云抹过雨湖梢。
宵心如水梦如潮,若有人兮揭帐招。
惨碧灯花笼鬼眼,比红诗草枕牛腰。
沉沉院落三声漏,细细天风一派箫。
鬓影钗光看不准,片云抹过雨湖梢。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夜静谧、幽深凄美的画面。首句“宵心如水梦如潮”以水与潮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夜深人静时内心的宁静与梦境的汹涌。接着,“若有人兮揭帐招”一句,仿佛在说若有知音,便能揭开帘幕,邀请入梦共赏这夜色之美。
“惨碧灯花笼鬼眼,比红诗草枕牛腰”两句,通过色彩对比和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惨碧的灯光下,仿佛鬼眼般闪烁,而诗草与牛腰的比喻,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文学与情感的追求与寄托。
“沉沉院落三声漏,细细天风一派箫”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深邃,漏壶滴答声与远处传来的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夜曲。这一联不仅描绘了听觉上的感受,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流转。
最后,“鬓影钗光看不准,片云抹过雨湖梢”将视线转向人物与自然的交融,鬓影与钗光的模糊,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界限,而片云掠过雨湖梢的景象,则是自然界的动态美,与前文的静态描绘形成对比,增添了诗作的层次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与情感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夜晚独特魅力的捕捉与表达,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渴望。
轻舠截奔浪,水国散微阴。
沿洄眺孤屿,宝塔凌双岑。
兹游夙有期,始得遂幽寻。
渊室接梵语,花台绕龙吟。
滉瀁元气中,日华映珠林。
谢公有遗迹,孤亭俯江浔。
旷怀寄玄赏,海峤振徽音。
清芬讵可挹,高情倾古今。
西堂梦不返,池草春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