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有怒徒倾地,自代无功可补天。
争忍竞驱千万骑,又相驰突二三年。
不宜有怒徒倾地,自代无功可补天。
争忍竞驱千万骑,又相驰突二三年。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耶律铸对于西北边疆局势的忧虑和对无谓战争的深深不满。首句"不宜有怒徒倾地",意指不应该因一时愤怒而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导致土地荒芜,人民生活动荡。"自代无功可补天"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通过个人力量或武力改变天命,解决战乱的无奈和悲哀。
接下来两句"争忍竞驱千万骑,又相驰突二三年"描绘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千万士兵被驱使奔赴战场,年复一年的冲突不断,没有尽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战争持续时间之长和人力物力消耗之大的痛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对边疆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和平与民生的渴望。
高山隆隆石磊磊,长流奔湍转深汇。
杈枒老树生古枝,上有悬菌赘成瘣。
凌兢石路难容车,舣舟欲渡江无涯。
骑驴过冈驴脚跛,行客关山应苦嗟。
大行岧峣剑门远,不是天台还阆苑。
世閒平地能几何,万里江山隘双眼。
良工此画谁与传,北人云是范华原。
风多岁久缣素裂,隐隐断墨尘埃间。
尼山孙子簪缨客,坐爱清风洒堂壁。
平生幽赏几人同,嗟我尚抱山林癖。
岱岳峰高泗水深,向来瞻望空至今。
登高作赋非吾事,不尽乾坤仰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