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草树隔烟村,鸡犬人间寂不闻。
松籁夜归天外鹤,樵歌晓散担头云。
闽山西入都成画,绵水东来尽有文。
眺罢勿怀陈石路,仙踪欲问采芝群。
层峦草树隔烟村,鸡犬人间寂不闻。
松籁夜归天外鹤,樵歌晓散担头云。
闽山西入都成画,绵水东来尽有文。
眺罢勿怀陈石路,仙踪欲问采芝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画卷。首句“层峦草树隔烟村”,以“层峦”形容山之高峻,“草树”则点出山中植被丰富,“隔烟村”则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仿佛远处的村庄被轻烟缭绕,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接下来的“鸡犬人间寂不闻”,通过“鸡犬”这一乡村常见的景象,反衬出山中的寂静,暗示这里远离尘嚣,一片安宁。
“松籁夜归天外鹤,樵歌晓散担头云。”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夜晚与清晨的景象。夜幕降临时,松林间传来阵阵松涛声,仿佛是天外飞鹤在低语;而清晨时分,樵夫们唱着歌,他们的歌声随着担上的云雾飘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声响和人的活动,展现了山林的动态美。
“闽山西入都成画,绵水东来尽有文。”这两句将视线从山林扩展到更广阔的地理空间。闽西的山脉仿佛是一幅壮丽的画卷,绵延的水流则滋养了这片土地的文化,暗示了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深厚联系。
最后,“眺罢勿怀陈石路,仙踪欲问采芝群。”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道路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向往。诗人眺望远方,心中不再怀念过去的艰难之路,而是期待着探寻仙人足迹,寻找隐居的采芝者,寓意着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然生活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天王峰南石室洞,怪特不与寻常同。
石门巉岩天所凿,门内夷旷驱车通。
偃然灵穴邃且广,步履出没忘西东。
其间异状多所类,悬乳往往成鼓钟。
龟头俯视露岩腹,寿与岁月应无穷。
团团一窍透千尺,天使日月光来容。
洞前佛氏殿阁峻,相直气象增其雄。
我为俗吏虽局蹐,所至安肯遗幽踪。
金华灵岩著于婺,每越疆境为游从。
尝恨昔年之富川,便道不得寻龟峰。
尘怀不惬十馀载,每见图画加忡忡。
去春来此路复过,篮舆暮触烟霭重。
纵观虽未尽吾兴,聊塞所欲平饥空。
到官萍邑已逾岁,坐拥民事劳颛蒙。
滞祛敝革固用日,佳趣不暇先牢笼。
称来公馀得兹洞,疏爽为我开情悰。
金华龟峰虽未及,此地有此为难逢。
谩拈秃笔写白石,但记姓字于其中。
却登净宇祇独宿,蒲牢压旦还撞舂。
归鞭遽去有馀约,后会结客临春风。
《石室洞》【宋·韦骧】天王峰南石室洞,怪特不与寻常同。石门巉岩天所凿,门内夷旷驱车通。偃然灵穴邃且广,步履出没忘西东。其间异状多所类,悬乳往往成鼓钟。龟头俯视露岩腹,寿与岁月应无穷。团团一窍透千尺,天使日月光来容。洞前佛氏殿阁峻,相直气象增其雄。我为俗吏虽局蹐,所至安肯遗幽踪。金华灵岩著于婺,每越疆境为游从。尝恨昔年之富川,便道不得寻龟峰。尘怀不惬十馀载,每见图画加忡忡。去春来此路复过,篮舆暮触烟霭重。纵观虽未尽吾兴,聊塞所欲平饥空。到官萍邑已逾岁,坐拥民事劳颛蒙。滞祛敝革固用日,佳趣不暇先牢笼。称来公馀得兹洞,疏爽为我开情悰。金华龟峰虽未及,此地有此为难逢。谩拈秃笔写白石,但记姓字于其中。却登净宇祇独宿,蒲牢压旦还撞舂。归鞭遽去有馀约,后会结客临春风。
https://shici.929r.com/shici/GHF45UqE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