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风兮不是颠,长街短巷走如烟。
院里有斋常记得,时时挂在口皮边。
不是风兮不是颠,长街短巷走如烟。
院里有斋常记得,时时挂在口皮边。
这首诗名为《颂古三首·其二》,作者是宋代的僧人释师远。诗的内容描绘了一种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人物形象,仿佛不是被风吹动也不是行为癫狂,而是如同轻烟般在长街短巷中穿行。诗人强调了这个人物对某处院落里斋室的记忆深刻,以至于时常挂在口头,成为他的口头禅。这种表达方式富有象征意味,可能暗示着人物内心的某种执着或回忆之情。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刻画了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
岭上双流水,犹知会合时。
行人过于此,那得不相思。
曹子苦心怀百忧,古人远矣思同流。
平生未得雄豪力,今日便肯卑微休。
麻源洞里琼叶雨,南草市上芦花秋。
十年老语为谁了,西望沧江空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