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棹琶洲寺,洲边访隐沦。
相闻老词客,一去动经春。
鹤并云心远,鸥兼野色匀。
明朝洞天上,高咏与谁人。
辍棹琶洲寺,洲边访隐沦。
相闻老词客,一去动经春。
鹤并云心远,鸥兼野色匀。
明朝洞天上,高咏与谁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泊舟琶洲寺,寻访隐士徐铎愚未遇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辍棹琶洲寺”,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停船于琶洲寺旁的情景,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接着,“洲边访隐沦”进一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探访一位隐居的词人。然而,“相闻老词客,一去动经春”两句却透露出访者与被访者的距离感,以及时间的流逝,似乎预示着这次探访可能不会如愿以偿。
“鹤并云心远,鸥兼野色匀”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通过鹤与云、鸥与野色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意境。鹤与云象征着高洁与超凡脱俗,鸥与野色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共同构成了一幅淡雅而深远的画面。
最后,“明朝洞天上,高咏与谁人”表达了诗人在次日将前往洞天(传说中的仙境)继续寻找知音的愿望。这里的“高咏”不仅指吟诵诗歌,更蕴含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然而,面对未知的旅程和可能的孤独,诗人的内心既有期待也有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向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与理想的深刻反思。
少小家江南,寄迹方外士。
偶随白云出,卖药彭城市。
雪霜侵鬓发,尘土污冠袂。
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自从夷夏乱,七丝久已弃。
心知鹿鸣三,不及胡琴四。
使君独慕古,嗜好与众异。
共吊桓魋宫,一洒孟尝泪。
归来锁尘匣,独对断弦喟。
挂名石壁间,寂寞千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