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墙双树,爱绿萼吹香,深沉庭院。信风催暖。
猛枝头点点,艳光照眼。对此良辰,可奈天寒人远。
有谁见。每泪溅翠樽,欲酌还懒。晓起湘帘卷。
怪微雨宵来,胭脂愁泫。
自持并剪,取名花两朵,付凭春雁。
寄与知音,应把客愁消遣。迟眠惯。
念诗肩、苦吟忘倦。
负墙双树,爱绿萼吹香,深沉庭院。信风催暖。
猛枝头点点,艳光照眼。对此良辰,可奈天寒人远。
有谁见。每泪溅翠樽,欲酌还懒。晓起湘帘卷。
怪微雨宵来,胭脂愁泫。
自持并剪,取名花两朵,付凭春雁。
寄与知音,应把客愁消遣。迟眠惯。
念诗肩、苦吟忘倦。
这首《扫花游·甲子春在里作》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郑元昭所作,描绘了春天庭院中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情感。开篇“负墙双树,爱绿萼吹香,深沉庭院”,描绘了墙边两树绿叶繁茂,花朵散发香气,营造出静谧而深邃的环境。接下来,“信风催暖”暗示春风带来了温暖,但“猛枝头点点,艳光照眼”又透露出一丝孤寂,因为词人感叹“对此良辰,可奈天寒人远”。
词人的情感转折明显,由欣赏美景转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有谁见。每泪溅翠樽,欲酌还懒”表达了词人无人分享这美好时光,只能独自饮酒,却又因思念而无心举杯的落寞。夜半醒来,“晓起湘帘卷”,看到窗外微雨,更添愁绪,仿佛连雨都带着词人的“胭脂愁泫”。
词人决定剪取两朵名花,托付给春雁,希望能传递给远方的知己,以排解他的客愁。“寄与知音,应把客愁消遣”,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最后,“迟眠惯。念诗肩、苦吟忘倦”,词人以苦吟诗歌来打发时间,即使深夜难眠,也沉浸于诗词的世界中,以此寄托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词人在春天里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