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寒凄冽。春风探绕南枝发。更无人处增清绝。
冷蕊孤香,竹外朦胧月。西洲昨梦凭谁说。
攀翻剩忆经年别。新愁怅望催华发。
雀啅江头,一树垂垂雪。
暮寒凄冽。春风探绕南枝发。更无人处增清绝。
冷蕊孤香,竹外朦胧月。西洲昨梦凭谁说。
攀翻剩忆经年别。新愁怅望催华发。
雀啅江头,一树垂垂雪。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月色与梅花的图景。开首“暮寒凄冽”四字,设定了一个寒冷清寂的夜晚氛围。紧接着,“春风探绕南枝发”则透露出春意渐生,但却是在这样的夜晚环境中,显得格外宁静和孤独。"更无人处增清绝"一句,更深化了这种孤冷与清绝的感觉。
“冷蕊孤香,竹外朦胧月”写出了梅花在春风中悄然开放,其清香在冷冽的空气中弥漫,而竹林之外,是朦胧的月光。这不仅描绘了景物,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
"西洲昨梦凭谁说。攀翻剩忆经年别"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思与留恋,但这些都是无法诉说的,只能在梦中寻觅。而“攀翻”一词,更增加了一种无奈和悲凉。
“新愁怅望催华发”则是说新的一年春意更新,而诗人的愁绪却随之而来,促使梅花早早开放。这里的“新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与忧虑。
最后,“雀啅江头,一树垂垂雪”描写了一幅冬末春初的景象,寒冷与温暖交织,梅花在这朦胧中依旧保持着其孤傲之姿。"一树垂垂雪"中的“垂垂”,形容梅枝下垂,如同雪花般纯净,这也是对梅花美丽外表的赞颂。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夜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观念。诗中多次出现“冷”、“清绝”等字眼,以及对梦、忆、愁的反复提及,都表明诗人对于孤寂和过往有着深刻的体悟。而梅花,则是这种情感的最佳寄托,既坚守其孤傲,又不失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