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平俱辱弓旌召,鹏鴳逍遥各不同。
笑我赭衣钳楚市,愧君白帽老辽东。
董迂因被公羊误,杜癖惟于左氏忠。
晚取诸家高束起,且看渠与意林公。
端平俱辱弓旌召,鹏鴳逍遥各不同。
笑我赭衣钳楚市,愧君白帽老辽东。
董迂因被公羊误,杜癖惟于左氏忠。
晚取诸家高束起,且看渠与意林公。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古体诗。全诗围绕着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评与自我反思,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个人的情感态度。
“端平俱辱弓旌召”,开篇便以历史上的端平、弓旌为例,说明他们虽然在职责上有所失误,但仍然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两位人物分别出自《左传》和《史记》,端平为鲁国大夫,弓旌则是楚国的大臣,他们都因为某些原因而被召回或罢官。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鹏鴳逍遥各不同”,接下来用鹏和鴳(即凤凰和鸾鸟)比喻不同的志向和追求,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理想,不可一概而论。这里的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个性尊重与多元价值观的认同。
“笑我赭衣钳楚市”,在自嘲中透露出诗人的某种无奈或不满。他用“赭衣”(赭色是古代官吏的常服颜色)来比喻自己身处世俗,钳楚市则可能暗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未能得到充分展现。
“愧君白帽老辽东”,诗人又转而对一位戴着白帽的长者在遥远的辽东地区感到羞愧。这里的“白帽”有可能象征着清贫或隐逸,辽东则是边疆之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的人们的敬意和自我反省。
“董迂因被公羊误”,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历史人物董逌(字迂)和杜预来强调个人的才华和忠诚。董逌因为误信了一个名叫公羊的卜者而遭遇不幸,杜预则是以其忠诚著称。这两位都是典故中的重要人物,诗人提及他们,是为了表达对人才的辨识与对忠诚品质的赞赏。
“杜癖惟于左氏忠”,这里的“左氏”指的是《春秋左传》,杜预曾经注释过这部著作。诗人通过这一点,强调了历史研究和学术著述的重要性,以及对这些事业持之以恒的态度。
最后两句:“晚取诸家高束起,且看渠与意林公”,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广泛汲取各家的学问,希望能够像古代伟大的学者那样,有所建树。他提及“意林公”,可能是指某位德高望重的前贤或学者。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古代人物事件的点评,表达了一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人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个人如何能够在时代洪流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风急霜浓,天低云淡,过来孤雁声切。
雁儿且住,略听自家说。
你是离群到此,我共那人才相别。
松江岸,黄芦影里,天更待飞雪。
声声肠欲断,和我也、泪珠点点成血。
一江流水,流也呜咽。
告你高飞远举,前程事、永没磨折。
须知道、飘零聚散,终有见时节。
淮浙千万山,兹山钟秀异。
山中四时好,雪景更佳耳。
危登俯八荒,岂无超诣士。
春游眩红紫,秋赏挹苍翠。
冲寒缭冰崖,问讯世能几。
山神出奇观,似慰远来意。
漫空飞六花,匝地掩芜秽。
颇疑群玉府,飘堕人间世。
又疑姑射仙,与物洗疵疠。
意行辄有得,旷望了无际。
便欲呼云车,御风驾六气。
举酒酹初平,逍遥聊卒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