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稼田馀柄穗多,富秋历阅喜无过。
一溪流水村前绕,四面晴山户外罗。
便犒诸藩歌湛露,兼宣翰苑咏卷阿。
苏门审势差相似,不约而同安乐窝。
纳稼田馀柄穗多,富秋历阅喜无过。
一溪流水村前绕,四面晴山户外罗。
便犒诸藩歌湛露,兼宣翰苑咏卷阿。
苏门审势差相似,不约而同安乐窝。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画卷。首句“纳稼田馀柄穗多”,以“纳稼”点明农事繁忙,田间稻穗饱满,丰收在望,流露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接着“富秋历阅喜无过”,通过“富秋”与“历阅”描绘了秋季的丰富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季节更替的喜悦之情。
“一溪流水村前绕,四面晴山户外罗”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溪水潺潺,山色青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绕”字描绘溪水环绕村落的情景,通过“罗”字形容四周山峦排列有序,形象地展现了环境的优美。
“便犒诸藩歌湛露,兼宣翰苑咏卷阿”两句,借用了古代礼制中的“湛露”和“卷阿”来表达对君王的颂扬和对文臣的赞许。湛露象征着君王的恩泽,卷阿则代表了文臣的才华,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君王恩泽广被、文臣才华横溢的感慨。
最后,“苏门审势差相似,不约而同安乐窝”两句,以苏门山为喻,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审慎判断,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向往。苏门山以其险峻著称,此处比喻当前的局势可能复杂多变,但最终希望的是能够达到一个如同“安乐窝”般的和谐稳定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和谐的深切期盼,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祝愿。
皇帝破资格,不忽一士微。
何来江南丞,是日登丹墀。
晓色丽禁闼,流光度罘罳。
内官肃前导,屏气当帘帷。
大哉本朝法,独对无所疑。
榻前咫尺地,君臣义在兹。
天容何清耸,尧颡高嶷嶷。
咨汝应尽言,愀然闻累欷。
于时实忘身,长跽纷陈辞。
臣闻立国本,有备乃不危。
积弱非一朝,无兵绝难支。
愿言示所急,举国知所归。
以我亿兆人,溃此千万围。
致死而后生,其端自毫釐。
士夫躬为倡,事实不可迟。
祸来侔丘山,甫去皆燕嬉。
初无忧患情,何从振其衰?
所陈第一义,舍是非臣知。
忠愤见声色,封章出诸怀。
上意为之动,引手受所赍。
再拜奉身退,踟蹰独含悽。
耿耿宫烛光,摇摇在心脾。
《七月二十日召对纪恩》【清·郑孝胥】皇帝破资格,不忽一士微。何来江南丞,是日登丹墀。晓色丽禁闼,流光度罘罳。内官肃前导,屏气当帘帷。大哉本朝法,独对无所疑。榻前咫尺地,君臣义在兹。天容何清耸,尧颡高嶷嶷。咨汝应尽言,愀然闻累欷。于时实忘身,长跽纷陈辞。臣闻立国本,有备乃不危。积弱非一朝,无兵绝难支。愿言示所急,举国知所归。以我亿兆人,溃此千万围。致死而后生,其端自毫釐。士夫躬为倡,事实不可迟。祸来侔丘山,甫去皆燕嬉。初无忧患情,何从振其衰?所陈第一义,舍是非臣知。忠愤见声色,封章出诸怀。上意为之动,引手受所赍。再拜奉身退,踟蹰独含悽。耿耿宫烛光,摇摇在心脾。
https://shici.929r.com/shici/4zL8Tb.html
西星白,东星黄,南星雁,北星狼。
赤熛不敢怒,威灵不敢仰。
招距不敢拒,叶光不敢抗。
况尔罗侯曜,向午奸太阳。
太阳剥未复,光道日伥伥。
太山有巨灵,目睹哭扶桑。
手取甘泉水,为日洗重光。
明堂亮,太阶平,黄白泡灭,雁狼燐亡。
圣远已千载,继述良独难。
维公出南纪,大道剪榛菅。
济世仰莘挚,斋心师巷颜。
知几寔至要,浩浩仁义端。
故宅俨斯在,素月照溪湍。
濯濯菡萏枝,英英秋露漙。
恭闻华盖穸,讲学留溪湾。
坠绪久无托,令我心慱慱。